民资试水公租房 均等化服务惠及外
53
  “60平方米的房子,有热水器和空调,条件不错,更重要的是住房子不花一分钱。”近日,记者来到仙游新协胜鞋业公司,来自四川的女工刘春艳说,她已享受这一均等化公共服务一年多。  刘春艳所说的房子是公司内的公租房,建筑共两栋,每栋6层,共216
  小雨蒙蒙,下应街道拆迁小组带着勘测和评估人员,第三次敲开了王大伯的家门。“我没读过几年书,最头疼的事情就是算账!”王大伯说,街道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帮他算拆迁赔偿款,可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总是不放心,非要亲眼看着他们测面积。“大伯,没关系的,只要能算好放心账,我们多跑几趟不要紧!”顾不上喝茶,大伙儿就开始忙活起来。  和王大伯一样,2010年城中村改造工程启动后,许多群众担心有的干部会给“关系户”乱开“口子”、暗箱操作,在“怕吃亏、宁观望”的心理作用下不愿“爽快”签约。为了打开群众的心结,下应街道坚持“一把尺量准、一本账算清、一碗水端平”,力推规范拆迁、公开签约。在街道和各村的携手努力下,截至11月底,7大城中村改造工程已完成90%以上。  体量大速度快 拆掉“城中村”  9个城中村,共80万平方米居民住宅,100万平方米企业用地,具体过程中还涉及旧有项目的拆迁“清零”,面对如此“大体量”的改造工程,下应走出了自己的速度:拆得快,建得也快。目前,除了河东村和已经完成新村建设的湾底村,其他7个城中村的拆除工作已基本完成。金谷小区一期、二期已经交付,景湖小区一期已安置入住,景湖小区二期、江六新村加快建设,洋江水岸的安置住宅楼已造到22层。  速度的背后,是下应街道和各村干部的点滴付出。街道的领导班子成员每人都牵头负责一个村的签约清零工作,带着工作人员走村入户,以“5+2”、“白加黑”的节奏争分夺秒推动拆迁工作。“一把手”当好“火车头”,街道拆迁办、各村党支部的基层干部也都进入了高强度工作模式,有人坚持带病上阵,有人把私事搁到一边,有人常在村里“蹲点办公”至深夜……  “大多数人都签约了,他们都比你笨吗?早签约早住新房,还可以拿奖励,晚签约反而一点便宜都占不到!”面对“观望”的拆迁户,干部们经常用朴素的语言给他们讲清“大道理”。摸底排查、解释政策、反复测量……干部们不怕磨破嘴皮、踏破脚皮,坚持推动签约走上“快车道”。  广公开严监督 办公“流水线”  “有问题,看公示!”在河西村,86户拆迁户的签约“变更单”都被贴了出来,大伙儿要是担心有谁“走了后门”,看到白纸黑字的协议,心里立刻就舒坦了。在涉及拆迁的其他村子,拆迁协议可供群众查阅,以便及时拆除群众和干部间的“隔心墙”。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补偿细则,对于亲戚朋友,一律不收‘条子’,不开‘后门’!”在史家码村,李如年、陆岳定、杨桂仁这3位当过生产队长的老党员拧成了一股绳,利用长年累积的威望和人脉,协助4名村干部稳定村里的“大后方”。见到党员干部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列在单子上“晒”出来,把自家的拆迁利益搁到一边,许多村民竖起了大拇指:“我们的老队长靠得住!他们办事,绝不会有‘关系户’!”截至目前,今年7月启动的史家码村376户拆迁签约工作已完成了近90%。  公示、谈判、签约,在这条“流水线”上,跑一个办公室就能搞定一揽子拆迁事务,为群众省下了不少时间和力气。有的拆迁户本人不住在村里,干部们就把手机号给他们,不论工作日或节假日,只要群众一来电,总有干部赶到村里上门约谈。“国庆节,我们都休息了,他们还要到村里走走。”李阿姨说,4个子女回来过节,一家人自然要合计合计拆迁签约的事情,村干部们便“趁热打铁”走访了多个这样的大家庭,让大家商量的结果尽快在协议上“落地”。  守底线知冷暖 啃下“硬骨头”  “这间屋子造了好几年了,凭啥说我是违建,不给补偿?”“女儿为什么不能单独立户?”“老妈说好的,把这几间房子给我,可现在兄弟们非要和我平分,怎么办?”在拆迁工作中,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收到好多条类似的群众意见。  “坚持依法办事是我们的原则,政策的口子开不得,否则就是损害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下应街道拆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判断相关建筑物是否违建时,土地证、测绘图和对周边村民的调查成了工作人员的“准绳”,“对于通过违法占地、私自加层、围墙内乱搭乱建、占用良田等途径搭建的违章建筑,一律不予做调产安置。”  干部们坚持“铁腕”办事,却也体知群众冷暖。“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尽可能给群众最大的利益,这是我们的原则。”下应街道拆迁办负责人说。帮群众算账,看怎么赔偿最划算;仔细测量面积,不放过一处死角;为子女较多的家庭当起“老娘舅”,商量出让大伙儿都得益较多的分房方案……只要能帮群众争取合法利益,干部们都会主动“出击”。  “住在这里很惬意,新房子慢慢来,不着急!”姜村村的刘金芳老人说,街道给老人们找的过渡用房很不错,每月租金只需10元至15元,“25元一月的过渡费还能省下一点呢!”  对于滞迁户,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政策、讲道理,并动员他们的亲朋前去打“感情牌”。“三年啃下一块‘硬骨头’,不容易。”姜村村工作人员介绍,在下应大道姜村段,有位村民迟未签约,位于主车道中间的两栋房屋严重影响下应大道按时竣工。自2011年起,街道和村干部与他协商近30次却始终未能签约,原因主要是该村民提出的条件与相关征迁安置政策规定严重不符。今年春节过后,下应街道不得不通过司法途径强制执行,并在强制拆迁前继续与其保持商议。“从4月22日晚上7时多谈到第二天凌晨1时多,他才同意签字,我们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本报记者 项一
【全文阅读】
          酒楼转让了,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者却没变。新主人做了几年生意,最终将原老板告上法庭,称法律规定营业执照不得转让,当年的那纸《转让协议》无效。几经波折,市中院作出二审判决,认定该协议有效。  四年前,阿财(化名)花五十万元把阿和(化名)经营的酒楼和茶馆盘了下来。双方签了个《转让协议》,约定转让范围包括所有装修投资、设施广告和厨房设备。半个月后,阿财又给了阿和一份《承诺书》,说自己“同意不变更原有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者姓名和相关证件。”从那时候开始,阿财就是酒楼的实际经营者,阿和也把营业执照交到了阿财手上。  然而几年过去了,酒楼的生意每况愈下。此时,阿财将阿和告上了法庭,认为当年的《转让协议》无效。《个体工商户条例》规定了营业执照不得转让,同时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在阿财看来,阿和出让营业执照,就是违反了法律规定,属于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情形,协议书因此无效。  一审法院驳回了阿财的诉讼请求,其不服,提出上诉。近日,市中院作出二审判决,维持原判。法官认为,《转让协议》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体现了酒楼的财产与物品转让,并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阿财所引用的《个体工商户条例》中关于营业执照转让的条款,在法律性质上并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因此不能据此认定协议无效。 (记者 谭欣妮 通讯员 王池)
【全文阅读】
图为西柯镇拆除海翔大道边上的违建。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荣宾卢漳华  通讯员 蔡剑明  今年,同安区深化治理“两违”行为,在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年度拆除目标后,仍持续发力,连续施展重拳猛击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不断推进“两违”综合治理取得实效。  在同安城管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大力配合下,西柯镇政府针对重点工程用地、主干道两侧先后开展两场大规模拆违行动,有力地打击了违建行为,遏制了违建的发展势头,进一步推进了除旧控新的工作。  西柯镇相关负责人叶耀南表示,目前西柯主要围绕“四重点、六先拆”开展拆违工作,特别是针对主干道两侧以及重点工程用地出现的违建,比如同集路、滨海西大道、通福路等。同时,他们另一个工作重点是“控新”,发现违建一块,就及时拆除一块,严格控制新增违建。  A  拆钢房 保卫辖区主干道  面积大,又地处主干道海翔大道边上,属于省“两违”综合治理“四重点、六先拆”对象。日前,西柯镇政府、同安区执法局等多部门展开联合行动,依法将该违建拆除。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处“两违”面积非常大,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多平方米,用巨型钢架搭建起来的厂房,高度有10多米高。  西柯执法中队工作人员邱先生介绍,该处为村民林某所建。几个月前,他们就发现林某进行地面硬化。当时他们初步了解到,这是一块政府收储用地,已经征用多年,后被当地村民侵占,建成后准备进行出租经营。对此,之前中队曾经开展拆违行动,但受到了当地阻挠,出于安全考虑,拆违一度出现停顿。  随后,多次开展思想工作,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违建人依然无动于衷。因此,12月19日上午,同安区西柯镇政府、同安区城管执法局等部门200多人组成行动组,对该处进行了突击行动。历经1个多小时,这块巨型厂房在拆除机械铁臂挥舞下被彻底拆除。  邱先生说,这次活动对心存侥幸的违建主体也形成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拆铁皮 护航重点工程  尽管攻坚战役已经结束,但西柯镇的拆违没有止步。  11月28日,由西柯镇政府牵头,同安执法局、潘涂边防所、洪塘头社区共同开展了一场大型的专项整治行动,当天上午执法队拆除了洪塘头社区道路两侧58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违章搭盖后,中午又赶到后田村滨海西大道西侧两处非法圈地开展拆违行动。  据了解,林某和徐某在两处用铁皮非法圈地4000多平方米。西柯执法中队发现后,上报相关部门,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但对方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没有自拆。因两处已征用多时,并且厦门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很快将“落户”此地,不及时清除违建,将严重制约重点工程动工建设。  为此,当天上午,由西柯中队等多个部门组成的一两百人执法队员奔赴现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违建铁皮全被拆除。
【全文阅读】
          以房子要装修为名,带装修师傅去看别人的房子后,又以要包红包为名,从装修师傅处“借”走1000元,随后就消失了。近日,武平警方将这名行骗的男子抓获。  武平县平川镇的老王专门帮人装修房子。今年12月中旬,老王接到一名自称是“王斌”的男子的电话,“王斌”说,他在平川镇东门市场有一栋房子要装修。随后,老王就来到东门市场,两人见面后,老王看了待装修的房子,并与“王斌”商量好装修价格。双方约定,第二天签订装修合同。  正当两人走出房子时,“王斌”突然说自己要去参加一个同事的婚礼,匆忙间身上没带钱,需要借1000元应急。老王想也没想就从身上掏出1000元给“王斌”。第二天,老王没接到“王斌”的电话,拨打电话才发现已经停机。焦急中,老王报了警。  平川派出所民警通过调查走访后,确认这是一起诈骗案件,“王斌”只是化名。12月 15日晚,民警将欲再次行骗的上杭籍嫌疑人吴某仁抓获归案。(钟富娣 李立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