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加剧青藏高原“暖湿化
34
  过去拉萨往往半夜下雨白天晴,现在则是连日细雨绵绵的江南风情;过去当地人穿着厚衣服度夏,现在则换上汗衫短裤;过去湖泊大量萎缩,现在大肆扩张以至淹没草场……多种迹象表明青藏高原“暖湿化”加剧,而这背后的“推手”指向全球气候变暖。  原本“高处不胜寒”的青藏高原,正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最典型的受影响地区之一。专家指出,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更易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作为全球中纬度地区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明显。  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此前发布《西藏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监测公报》显示,过去半个世纪里,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科院监测表明,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极端低温事件频次显著下降,而极端高温事件频次显著上升。  在气温不断上升的同时,西藏近几十年间降水量也呈增长趋势。西藏气候中心副主任杜军说,过去半个世纪里,西藏年降水量累计增加33毫米。从直观上看,近日拉萨连续的降水过程,让人觉得恍若“江南烟雨”。而数据也表明,拉萨上周几天内的降水量就达80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多3倍。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王澄海表示,西藏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加,会使植被增多、空气更湿润,能提高人体的舒适度,高原景观的视觉效果也会更好。还有专家表示,对畜牧业来说,气候转暖有利于牧草生长,增加牧草产量,幼畜的成活率将得到提高。  但气候变暖带来的恶果也让人担忧,最直接的影响之一是冻土消融。过去30年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缩减了24万平方公里,多年冻土活动层不同程度增厚,导致高原不少公路冻土病害加剧。许多跑运输的司机反映,一些路面起伏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遭遇挑战的还有冰川。长期遥感及地面监测表明,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在短短30间已退缩了15%。冰川学家康世昌介绍说,珠峰地区东绒布冰川已出现强烈消融,冰塔林下限上移,冰裂隙不断扩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曾表示,青藏高原冰川过去30年的退缩幅度相当于以前200年。由此,带来冰川融水急剧增加,近30年来青藏高原年平均冰川融水径流量由615亿立方米增至795亿立方米。  冰川融水大量增加,使得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扩大。一些湖泊如色林错,扩张速度惊人。不断上涨的湖面淹没了青藏高原部分草场,加之多年冻土冻结水释放,还使得草甸化湿地的面积也不断增加。  家住西藏当雄县纳木错乡的阿旺卓玛,因为草场被湖水淹没,全家人不得不搬到高处。由气候变暖催生的湖面扩张,已影响到青藏高原农牧民的生活。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国庆等专家提醒,冰川加剧融化导致水量增加,其末端冰湖溃决几率增大。另外,湖泊尤其是由泥石流等因素形成的堰塞湖,如果其扩张速度过快,可能会造成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应予以积极预防。(记者黄兴)                        
  7月15日电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向媒体发布了2014年6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这位负责人介绍说,6月份,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6.7%~100.0%之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9.9%。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6月份,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6.7%~100.0%之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9.9%,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1.5%,中度污染为6.3%,重度及以上污染为2.3%。主要污染物为O3,其次为PM2.5。海口、昆明、厦门、贵阳、乌鲁木齐等5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为100%,深圳、惠州、拉萨等28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在80%以上,盐城、广州、丽水等2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衡水、合肥、沧州等17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与去年同期相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71.7%下降到69.9%,降低1.8个百分点。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有所改善,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有所下降。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6月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是邢台、唐山、南京、石家庄、济南、邯郸、武汉、徐州、保定和宿迁;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是海口、珠海、舟山、惠州、深圳、拉萨、中山、张家口、昆明和厦门。  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6.7%~92.9%之间,平均为48.5%,低于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21.4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51.5%,未出现严重污染,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高于74个城市0.9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为O3,其次为PM2.5。与上月相比,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43.5%上升到48.5%,提高5.0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有所改善。6项监测指标中,PM2.5浓度与上月持平,PM10、SO2和NO2浓度分别下降28.8%、25.0%和15.0%;CO日均值平均超标率下降0.5个百分点;O3日最大8小时值平均超标率上升8.4个百分点。  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28.0%~96.7%之间,平均为63.4%,低于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6.5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36.6%,未出现严重污染,重度及以上污染比例高于74个城市1.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为O3,其次为PM2.5。与上月相比,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58.0%上升为63.4%,提高5.4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有所改善;6项监测指标中,除CO日均值平均超标率持平外,其他5项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PM2.5下降9.4%、PM10下降27.0%、SO2下降24.0%、NO2下降17.9%;O3日最大8小时值平均超标率下降1.1个百分点。  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73.3%~96.7%之间,平均为84.3%,高于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14.4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15.7%,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主要污染物为O3,其次为PM2.5。与上月相比,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96.2%下降到84.3%,降低11.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有所下降。6项监测指标中,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上升8.0%、12.8%, SO2和NO2浓度分别下降7.1%和15.2%;CO日均值超标率持平;O3日最大8小时值平均超标率上升13.1个百分点。
【全文阅读】
  国家木材储备战略联盟日前在京成立。该联盟由国家林业局速丰办和北京林业大学等共同发起组建。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在成立大会上说,2012年我国开展了木材储备基地建设,两年来,进展顺利。根据《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到2020年建设木材储备基地2.1亿亩。目前,我国已建成和划定木材储备基地1830万亩,其中国家储备林划定1050万亩。  “然而,当前还存在配套政策不完善、储备信息不畅通、专业人才缺乏、科技手段滞后等问题。”张建龙说,需要通过搭建良好的平台加以研究并逐步完善,这正是成立国家木材储备战略联盟的初衷。  据悉,联盟立足“储材于林、藏富于民、科技支撑、协作共赢”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建设开放有序的高效人工林培育市场体系,提高长效稳定的大径级用材国家储备能力,促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记者刘羊
【全文阅读】
  媒体报道,今日13时45分左右,西宁曹家堡机场停车场发生爆炸,爆炸物体被安置在停车场角落的垃圾桶里。青海警方表示,目前爆炸原因正在排查中,无人员伤亡,而有目击者称,爆炸物是一个电瓶充电器,一位清洁工腿部受伤。  青海省公安厅110指挥中心一名任姓工作人员称,爆炸原因和爆炸物正在排查中,并无人员伤亡。机场问询处工作人员表示机场的秩序并未受到影响,目前航班起降正常。该工作人员称,问讯处没有接到相关威胁电话,对于爆炸原因也暂不清楚。  有目击者称,除一清洁工腿部受伤外,没有其他人员受伤,爆炸的是一个电瓶充电器。  爆炸发生时,西宁当地的导游卫娜正在机场接客人。“爆炸发生的地点离我只有几十米远,但因为隔着一堵墙,所以听起来声音不是很大。”卫娜告诉记者,一开始人们以为是炸弹爆炸,所以很害怕。“各种说法,各种猜忌、各种恐慌。”“后来得到确切消息,原来是放在垃圾桶的电瓶充电器爆了。”  “当时在垃圾桶旁边的一个环卫工人受了惊吓。” 卫娜告诉记者,“现在警察还在现场,几十个人的样子。但是机场运行没有受到影响。”    西宁曹家堡机场时目前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已接近400万人次。  今年6月5日,西宁曹家堡机场刚刚举行过10年来最大规模国防应急救援演练。据媒体报道,当时整个演练历时1小时。西宁机场共开展了消防灭火、医疗急救、场道维修等演练。(记者 赵力 杨锋 侯润芳 实习生 曾庆雪)
【全文阅读】
  “今年遴选,省纪委和省财政厅,大家觉得哪个好?”2012年6月,在“河南公务员考试论坛”上,有网友发帖提出了上述问题,得到的几十条答复内容几乎一致:“当然是省财政厅好。”  2年后,同样是在这个论坛上,多个询问河南省纪委2014年选调公务员的帖子中,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已经变成了自己是否能有机会参加招考。  《法制晚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包括河南、黑龙江及辽宁等省纪委,都已开始进行公务员选调、遴选招考,而其目的,主要为一线充实办案人员力量。  和以往选调、遴选公务员不同,此次几个省纪委招考的要求都较高。其中,河南省纪委除了要求报考者有一线办案经验外,更是要求部分岗位须具备司法资格证书。  对此,河南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具有相当专业法律知识、同时又有一线办案经验的工作人员补充进办案人员队伍,更有利于在面对反腐新形势下,开展案件调查工作。  日前,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称,全国31省纪委内设机构调整方案均获中央纪委批复。在保证内设机构总数、行政编制总数和领导职数这三个总数“三不增”的情况下,各省纪委纪检监察室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职责也更加突出监督执纪问责。  随着反腐力度空前加大,在结构调整特别是纪检监察室大幅度增加的背景下,地方纪委增加一线办案人员成为必然趋势。由于要确保总编制数不变,不少省级纪委多是通过内部人员的优化调整来实现。  河南省纪委宣传部翟处长向法晚记者介绍,为把更多机构和人员集中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业上,此轮结构调整后,河南省纪委目前一线纪检监察办案人员占到该省纪委总编制的68%,高于全国百分之五十几的平均值。  此外,法晚记者注意到,在新一轮内设机构结构调整后,河南、黑龙江及辽宁等省纪委,都已面向全省范围内开展工作人员的选调、遴选工作。  其中,黑龙江省纪委面向全省公务员考录遴选7人,辽宁为14人。此外,河南也在全省范围内选调公务员。  据河南省纪委有关人士透露,此次选调公务员的名额在20个左右。  7月6日,河南省一位资深纪检系统人士向法晚记者坦言,在目前反腐力度逐渐加大,“苍蝇”、“老虎”都要拍的背景下,纪检监察系统办案力量逐渐出现缺口。“以省级纪委为例,从下级纪委长期借调办案人员几乎已成为工作常态,除了办案的特殊需要,很大原因还在于人手紧张。”该人士说。  7月7日,河南省监察厅几位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随着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工作人员特别是办案人员的工作强度很大。  对于选调工作,黑龙江、河南两省纪委工作人员表示,选调、遴选的公务员中,绝大部分将充实到一线办案队伍中去。   法晚记者注意到,上述省级纪委选调、遴选公务员的第一轮招考工作基本都在6月底结束。对于选调公务员的要求,上述省份也各有不同,但最大的共同点是,要求和条件都较为严格。  7月7日,记者致电郑州市纪委干部室,工作人员介绍,省纪委此次选调公务员,岗位类别包括审理法规类、案件查办类、综合业务类以及计算机管理类。其中审理法规类主要针对省辖市法院系统,案件查办类则针对省辖市人民检察院、公安局。  另据了解,河南省纪委对下级纪检监察单位、派驻纪检组都下发了通知,而综合业务类及计算机管理类岗位是针对郑州市直单位。  7日上午,记者联系郑州某公安分局、三门峡市纪委、三门峡市中级法院等单位,证实今年5月上述单位均接到了河南省纪委的选调通知,且各单位均有人报名参加考试。  据报考者向法晚记者提供的信息显示,此次河南省纪委选调资格,可谓是近年选调中最严格的一次。  条件包括:要求具有3年以上公务员工作经历、正科级以下职务、中共党员、全日制大学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年龄则要求是在35周岁以下。此外,还要求报考者与省纪委机关现职工作人员无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近姻亲关系。  同时,招考针对不同岗位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案件查办类岗位,要求省辖市检察院、公安局的报名者是男性,从事案件调查或侦查工作3年以上,主办过2起以上案件。  值得关注的是,在相关准备材料一项中,河南省纪委还特别提到:需要提交司法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  郑州市一位资深公安干警曾想报考,但无奈没有司法资格证。“其他条件都符合,就卡在了司法资格证书这儿,‘门槛’太高了。”这位干警遗憾地说。  法晚记者梳理上述省级纪委选调、遴选公务员的选调资格内容发现,此次选调,强调的是经验与学历并重。例如部分岗位要求司法资格证书这一条,不仅河南,在此前各省纪委选调工作中都不多见。  “司法资格证有多难考?谁都知道。”一位河南省资深纪检监察系统人士说,“这次省纪委选调,既要求有一线办案经验,又要有司法资格证,在人员结构调整上,可谓迈出了改革的一大步。”  该人士介绍,从目前纪检系统办案人员构成看,军转干部仍占较大比重。“这部分工作人员最大的优点就是党性强、组织纪律性强,是目前纪委办案人员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但他同时表示,随着反腐力度空前,特别是在“苍蝇”、“老虎”都要拍的新形势下,对办案人员的要求也更高。  就此问题,河南省纪委宣传部翟处长表示,上述选调工作是由省纪委组织部负责,最终选调的人员,大部分会进入办案一线。而把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又有一线办案经验的人员补充进办案队伍,的确更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开展案件调查工作。  强调学历与经验并重,在黑龙江省纪委此次遴选过程中也有所体现。7月7日下午,参与组织遴选工作的张先生表示,对个人经验有要求,就是希望“来之能用”。  法晚记者从河南省人事考试中心获悉,河南省纪委选调公务员的第一轮考试已经于6月底结束,相关工作由该中心负责。  在前文提及的“河南公务员考试论坛”上,有参加完考试的网友称,不同类别岗位,考题也有所不同。  该考生回忆,综合业务类考题可谓紧跟时事热点。其中一道材料题,是5月份河北保定高阳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孙某因违反“八项规定”公车私用,被免职并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案例。题目要求考生以高阳县纪检委名义拟一份关于该事件的通报。  据记者了解,此事件6月被曝光,曾引发广泛关注。  此外,上述考生回忆,考试中还有与河南高考替考案有关的题目。  7月7日,河南省人事考试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阅卷工作仍在进行。据介绍,考题均是该中心资深专家和省纪委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针对性、专业性确实很强。  河南省纪检监察系统人士向法晚记者坦言,由于十八大后反腐力度空前,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增加了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的吸引力。记者从河南省人事考试中心获悉,6月底笔试时,有多达上千人报考。  黑龙江省纪委参与遴选工作的张先生介绍,此次遴选,名额总共7人,有数百人报考。  记者注意到,此次几个省纪委选调、遴选公务员,均是在内设机构结构调整后进行。而上述结构调整,遵循的其中一个原则是总编制数不变。因此,此次几个省级纪委选调公务员,编制问题如何解决也受到关注。  黑龙江省纪委的张先生向法晚记者表示,该省纪委目前有空编,所以不成问题。  河南省纪委宣传部翟处长回答法晚记者这一问题时则表示,这次结构调整后,省纪委在人员上“有进有出”,此外也会有其他一些办法来解决,不过总体原则依然是要确保总编制数不变。  8日下午,在谈到为何报考省纪委时,一位参加了河南省纪委选调公务员笔试考试的报考者向法晚记者坦言:“说实话,同样是办案,办反腐案件挑战更大,更有成就感。”(深度记者王南)
【全文阅读】
  经过4天的航行,“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已经驶入日本海海域,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项目已陆续展开。考察队首席科学家潘增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本次科考的目标。  据潘增弟介绍,此次北极科考主要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门捷列夫海脊等我国传统的北极考察海域进行,考察内容以海洋水文与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地质、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等为主,争取获得更为系统、全面的观测资料。  潘增弟说:“此次科考我们沿着常规路线进行,目标任务明确,无论在冰站作业内容、作业点的数量上都有了很大扩展,有着非常系统的科考安排,这对于在过去积累的大量观测数据基础上,进一步评估和预测北极环境、气候和生态系统变化趋势非常重要。”  与往年相比,今年北极海冰在拉普捷夫海和东西伯利亚海大面积消融的时间有所提前,这不仅有利于夏季东北航道的提前开通,也有利于本次科考更加深入北极高纬地区开展工作,获得更为丰富的观测资料。目前,“雪龙”号已经开始了一些走航和抛弃式观测作业,气象保障工作也全面展开。  北极地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和反馈最敏感的地区之一。“经过15年的探索和积累,我国的北极科考无论在路线设置、学科选择、作业方式上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已进入新的持续性发展阶段,”潘增弟说。  “雪龙”号预计将于20日到达白令海区域,开始进行多学科的综合考察作业。(记者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