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1应用精选
亚航客机失联海域事故频发 与百慕大三角齐名
99
2015-08-30

  世界为亚航客机揪心之际,马来西亚东北部近日发生30年来最严重水灾,16万人无家可归。据法新社报道,MH370班机一名乘员家属说:“为什么马来西亚这么倒霉?灾 ...

分隔线
俄媒:中国将装备新型ZH05智能步枪配电脑火控

  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新闻网12月29日报道,中国未来突击步枪ZH-05已经在解放军海军亚丁湾反海盗护航巡逻期间很好地证明了自己,从而促使中国其他军兵种部队现在也开始装备这种高效武器。  到底是什么使这款步枪对中国军队具有如此高的吸引力?原来它实现了几种能力的有效结合,不仅具备突击步枪特有的性能,以较大密度开火,而且具备20毫米程控多用途榴弹发射器。另外还配备计算机制导(瞄准)系统。  尽管ZH-05在外形上看起来有点像德国和美国研制的XM-29“理想单兵作战武器”,以及韩国K-11智能榴弹发射器,但是它仍然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级别的产品。首先,ZH-05仅重5千克,比K-11轻2千克。其次,这款5.8毫米口径的突击步枪以中国QBZ-03步枪为基础,其榴弹发射器的射程可达700米。  ZH-05突击步枪配备激光测距仪和数字照相机。操作员可以事先为枪榴弹编制程序,使其在离目标一定距离内爆炸,比如直接在敌人战壕上方爆炸。截止今日,中国已经为ZH-05研制出了3种类型的枪榴弹,其中第一类是反步兵爆破弹;第二类榴弹在爆炸后变成致命的微小弹丸射流,中国军方将其称为“远程霰弹枪”,而且还非常适合击落类似无人飞行器的移动靶标;第三类榴弹用来杀伤防护水平较高的目标,可以穿透装甲或者清理步兵通道。  总之,中国国防工业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中国工程师成功创造出了这种既简单又轻巧,同时嵌入智能榴弹发射器的突击步枪,其重量甚至比M40狙击步枪还轻。可以认为,ZH-05将会成为智能突击步枪中独具特色的中国版AK-47。  ZH-05突击步枪的研发开始于2010年。研制成功后,首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在野外条件下试用。2014年2月,ZH-05的照片首次在网上曝光。从今年2月开始,这种步枪不仅配备解放军海军陆战队,而且开始装备其他军兵种部队。(编译:林海)[阅读全文]

解读中国为何不签《武器贸易条约》:作用或有限

  联合国一项监管全球850亿美元武器贸易的《武器贸易条约》12月24日正式生效。目前共有130个国家签署该条约,其中60个国家已经予以批准。最大武器出口国美国尚未批准该条约。那么,这一条约对于规范国际武器贸易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呢?相关话题,中央台记者采访了军事专家尹卓。  尹卓指出,美国之所以没有正式批准《武器贸易条约》,是出于保护其武器政治性销售免受约束。《武器贸易条约》最早是由西方国家提出,以后逐步得到了世界很多国家的认同。然而,美国对武器出口跟欧洲国家,包括法国、德国持不一样的立场。法国、德国的武器出口主要是出于经贸,所以新研究的武器一般是希望先卖,卖完之后来平摊研制费,然后部队再买的时候,价格也就低了。因此,他们的销售行为更多是商业行为,它愿意接受联合国武器条文制约。而美国的武器正好是相反,美国军队规模很大,另外它的海空军力量非常强大,自己的采购量足以把科研费平摊完了。所以,美国向外销售的武器,也有赚钱的目的,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行为,要求这个国家遵守它的政治条件。另外,提供武器之中,还有一些技术限制、专利的限制,使用的国别、方向、战争的种类也都有限制,这种政治性的销售行为不愿意受别人的制约。   中国虽未签署条约,但一直严格遵循联合国武器登记申报制度,保证武器出口透明。尹卓分析称,《武器贸易条约》实际上是美国和西方国家限制别的国家武器销售的工具,中国还要观察该条约是否有利于国家安全然后再考虑是否参加。  中国对条约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首先,中国不希望向有可能引起地区动荡的国家或者地区输送武器。另外,中国的武器只用于维护一个合法政权以及它的生存和自卫,不用于进攻其他国家。所以,中国的武器销售有自己的外交原则作制约。同时,中国严格按照联合国过去的武器销售登记制度来做。中国每卖一笔武器,都在联合国申报。  但是现在这个条约跟武器登记制度不一样,它要有一定的制约权。过去常规武器条约和武器登记制度,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和西方用来制约中国和前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的武器销售。美国是在限制其他国家的武器向外销售,作为保护它自己武器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而它自己从来不受这些武器销售条约的制约。所以该条约还要观察一段时间,看它主要面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如果是正面,那么中国也可能会参加。    《武器贸易条约》的目标是,对国家间武器进出口与转移实施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监管和限制,其背后的伦理基础则是防止常规武器贸易与转移对人类造成伤害。尹卓认为,《武器贸易条约》限制武器流入战乱地区的关键在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是否按条约规范他们的武器贸易行为。  从理论上讲,《武器贸易条约》签署了以后,对世界常规武器扩散到特别动乱地区,向非政府组织提供武器,制止恐怖组织获得武器,可能会有所助益。当然,这个条约是不是能够符合各国的期望,还要看几个武器销售大国。类似这样,如果有些国家搞特殊,根本不受限制,而中国参加了该条约限制,当然会对中国不利。  所以,实际操作中,如果一些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根本不尊重该条约,只是拿来制约别人,那么今后的作用发挥是相当有限的。(邓曦光 孙利)[阅读全文]

俄媒称中国多款军车仿美苏 巴基斯坦欲购上万辆

  据俄罗斯“五轮”网12月25日报道,渴望复制早已成为整个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名片。这并不奇怪,类似情况还在中国国防工业领域出现。在中国军事工程师仿制的车辆中,有许多产品一直备受关注。    “悍马”军用版Humvee于1988年在北京军事装备展上首次向中国公众展示。当时,这款美军越野车没能引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兴趣。然而在海湾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工程师认真研究了这款车型,并在90年代中期向美国订购了大批“悍马”。2002年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展示了SFQ2040原型样品,4年后东风汽车厂开始批量生产EQ2050。首批100辆汽车完全使用美国零部件组装。后来美国只供应“悍马H1”的底盘,其他所有零部件全由中国生产。“悍马”军用版的第3个克隆版本XL2060L“枭龙”越野车由枭龙汽车厂制造,除了“悍马”之外,还借鉴了奔驰乌尼莫克越野车的一些细节。中国版“悍马”不仅在中国服役,还出口到其他国家,包括白俄罗斯(22辆)、巴基斯坦(计划购买上万辆)和津巴布韦(约400辆)。    北京吉普军用越野车的历史始于1965年。北京吉普BJ212设计时一次借鉴了三款车型:国产UAZ-469(程度最大)、路虎和吉普。最初BJ212配备2.5升四缸汽油发动机。到了21世纪初,发动机生产线上出现了四缸柴油发动机。北京BJ21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使用几乎已达50年之久,而其民用版可供应给中国所有用户。    一汽集团的解放CA-30六轮全驱动军用卡车从1958年开始生产,直到1986年停止。目前,这款汽车正在逐渐退役,但是个别车辆在中国军队行列中仍然可见。这种卡车是苏联三轴全驱动卡车“吉尔-157”的中国仿制版,但是翼板形状(角状,而非圆形)和散热器格栅则源自“吉尔-150”。不过,要说中国公然剽窃则不太合适,毕竟苏联和中国工程师曾在上个世纪密切合作,当时的汽车克隆品确实不少。    现在中国汽车企业正在积极吸引时尚而昂贵的意大利设计师。意大利元素也开始出现在军工领域。特别是15P新型高机动火力突击车安装的火炮,在外形上酷似意大利50年代研制的“奥托梅莱拉”Mod 56型105毫米榴弹炮。但是,应当给予中国设计师应有的评价,15P型战车本身在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从其外形和结构来看,无法将其归入任何一类现役军事车辆。15P型火力突击车的装甲水平不值得大肆夸耀,它使用开放式座舱,配备105毫米榴弹炮和机枪。底盘为4×4轮式,使用240-28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中国把15P型战车称为“特种作战车辆”(SOV)。或许,这种特种战车将会开启世界军事工程史上的新篇章。(编译:林海)[阅读全文]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