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横栏流动人口办联合开展出租屋
55
  近日,横栏镇流动人口办联合西涌派出所开展出租屋整顿活动。此次活动重点排查未办理备案登记的出租屋,共巡查出租屋17间,并开具出租屋隐患告知书,催促出租屋主按规定申报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记者/游玉华 通讯员/谢晓霞)
在对既有公共建筑的改造过程中,LED能够有效降低照明能耗。资料图片  去年年底,东莞市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东莞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指标,比“十二五”任务目标再提升20%。根据《东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东莞除了要对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还要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明确要对高能耗建筑实施建筑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对既有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可谓是其中的重头戏。  高能耗公建将纳入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根据有关政策,东莞将继续加强公共建筑能的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公示工作,推行能耗分项计量和实时监控。按计划,东莞在2016年前,要将不少于100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建筑年耗电量100万度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且有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等纳入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据了解,东莞将在全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率先实施能耗分项计量,纳入市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立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对高能耗建筑的空调、照明、热水、动力等用能系统实施节能改造,重点推进全市公共机构室内照明节能改造,逐步改造为LED照明产品,提高用能效率和能耗管理水平。东莞还将研究建立公共建筑的能耗(电耗)限额制度,对超限额的用能(用电)实行惩罚性价格。  业内人士告诉笔者,东莞对公共建筑的改造,应该重点关注空调和照明。  “内外兼修”让公建更节能  据笔者了解,东莞市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普遍较差。东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向葳认为,东莞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夏季炎热且太阳辐射强烈,对空调能耗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影响机理是透过围护结构的太阳辐射、屋面和东西墙传热。  向葳告诉笔者,一些旧的公共建筑外墙外挂聚苯板或喷涂保温涂料,改善外墙的保温性能,屋顶也可以进行改造,“在屋顶需要维维护水层的同时,可以增设保温材料以改善隔热性能。”。她认为,很多既有公共建筑采用的门窗都没有考虑节能,而最便捷的方法是对门窗进行改造,“比如换成断热铝合金门窗,把普通玻璃换成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镀膜玻璃或者Low-E玻璃等节能玻璃,这些节能玻璃透光性好,反射热辐射的能力也高。”  作为建筑能耗的主要构成,对空调的改造会直接影响建筑节能的效果。东莞市大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白贵平称,对于空调的改造,成本最低的就是变频改造,可以直接把中央空调的冷却水泵换成三元流节能泵,前期根据需求准确设定,合理分配流量。  成本较高的是系统改造。比如采用自动化控制进行复合输出,让空调输出的冷量和需求量挂钩,“比如一天最热的时候冷量大,不太热的时候冷量就小。”白贵平告诉笔者,可以使用空调随动符合控制系统,结合一些变频的技术,用模糊控制来实现空调节能,但成本相对更高。  一般公建可推广LED灯  对照明系统的改造也同样重要。据了解,目前东莞市大型公共建筑多数采用非节能的普通荧光灯,占总量的42%;功率较大的白炽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应用也比较广泛,分别占总量的20%和8%,非节能灯具占灯具使用总量的70%。此外,很多大型公共建筑没有分区控制,往往一个开光控制整个区域的照明。再加上管理不到位,可以采用自然采光的区域仍然采用人工照明,未能做到随手关灯。  据了解,和传统灯具相比,LED灯的稳定性更好,能耗更低。和T5节能灯相比,LED的能耗低20%至30%。再加上最近两年LED灯的价格在不断走低,使用LED灯来替换传统灯具是可行的。但白贵平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从环保节能的角度来看,LED灯的节能效果是好的,但LED灯的光会随时间延长而衰减,再加上光线不够柔和,色温低时照度不够,色温高时候就会发白,会刺激眼睛。”他认为,一般的公共建筑推广LED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对学校这类对照明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就要谨慎推广了。
【全文阅读】
          广州12月4日电 (陈启任 刘翔)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4日发布报告称,11月广州市中心六区二手住宅交易市场中介促成的签约面积15.07万平方米,环比上涨30.86%,成交均价19175元(人民币)平方米,环比上涨3.54%。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持续低迷的广州二手住宅楼市进入8月份逐渐升温,11月成交量环比传统楼市销售旺季“银十”有三成增幅,相比“金九”涨达六成,创下今年成交新高。  报告显示,刚需户型仍是成交主力,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成交占据七成份额;中大户型成交总数也有明显上升,120至144平方米的户型成交113宗,宗数环比上升幅度达49%。  在付款方式方面,随着房贷新政的落地,银行逐渐给出优惠利率,选择按揭付款的买家明显增加,从上月的63%攀升至71%,而一次性付款比例则环比下跌7个百分点。  该会分析,央行“9.30”房贷新政及降息举措,缓和了一直紧绷的信贷环境,提振了市场信心,改善型买家在积极的政策的支持下加快出手,而刚需买家亦抓紧楼市“筑底”良机入市,使得11月楼市成交继续回暖。(完)
【全文阅读】
  天津12月4日电 (张道正 张轶帆)正当寒冬季节悄悄来临之时,楼市却迎来了阵阵暖意。根据天津市国土资源与房管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刚刚过去的11月,无论是新建商品房还是二手房,成交量增幅都超过四成。  谈及原因,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中国市场与不动产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周京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调整、央行降息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实施后,降低了购房者的入市门槛和购买压力,央行降息也为贷款购房者减负,都促进了刚需及改善型需求的陆续入市。  周京奎认为,9月底公布的一系列提振楼市的举措对市场消费群体的购房行为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直接出现的,会有一个滞后期,目前,影响逐渐开始显现。  “此外,由于住房消费属于大型消费,在房地产市场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轻易出手,但到了岁末年尾,经过前期长时间的市场搜寻,消费者的观望心态逐渐被利好的政策消解,加快入市步伐。”周京奎谈到。  周京奎补充说,12月份往往是房地产开发商年底冲量的最后时机,而此前一部分购房者被限购政策抑制的需求,在相关政策出台后也会开始释放,这部分的释放会推动市场的活跃,使得更多的人进入这一市场。在几种因素作用下,本月直至明年初期,市场的成交量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将是必然的趋势。(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