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称中国军方“无视”自 ...
59
  日本《产经新闻》11月4日报道称,为庆祝日本自卫队成立60周年,日本航空自卫队10月下旬举行了阅兵式,并邀请各国空军参谋长出席。报道称,中国空军方面对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邀请没有作出回应,并缺席阅兵式。对此,《产经新闻》认为,尽管中国军方同日本自卫队之间在政治上开始展开对话和交流,但仍无法“全面解冻”。  报道称,日本航空自卫队邀请了多国空军参谋长出席阅兵式,其中,新加坡方面在10月24日接受邀请,并于26日出席了航空自卫队在茨城百里 ...          
  日本《读卖新闻》11月4日报道称,针对在日本小笠原诸岛周边海域偷捕珊瑚的中国船只急增问题,日本国土交通相太田昭宏4日称,“即使(外国渔船)因台风需要避难而靠近小笠原诸岛,也不能允许船员登陆”。据悉,小笠原诸岛周边20日便将有台风接近。  报道称,太田昭宏此番发言说明,日本的新方针将不允许需要避难的外国渔船进入小笠原诸岛周边的港口,船上人员也不能登上陆地。据日本海上保安厅消息称,如果出于人道主义的观点而不得不允许外国渔船在日本领海的海岸附近停泊,日本海上保安官也会进入渔船进行检查,并监视船员以防止其登陆。据悉,目前,日海上保安厅已将台风将至的消息通知给了小笠原诸岛周边的渔船,并指示其撤离当前海域。  与此同时,由于10月30日日本伊豆诸岛周边海域也出现了160多艘违法捕捞的外国渔船,太田昭宏表示,将向上述海域加拨巡逻船,以监管和驱赶外国渔船。虽然增派的巡逻船数量不能公布于众,但太田昭宏表示,“将和水产厅和东京政府联合,确保万无一失。”(实习编译:夏毅敏 审稿:王欢)
【全文阅读】
  日本《产经新闻》4日报道称,中国空军无视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邀请,缺席日本航空自卫队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文章称,日本航空自卫队在今年10月24日迎来成立60周年的日子,为此邀请各国空军参谋长出席庆祝仪式,10月26日还进行了飞行检阅,美国、澳大利亚等7国空军参谋长都出席,但收到日本邀请的中国空军方面采取无视态度,没有出席。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4日就此报道向中国国防部求证是否曾收到过日方相关邀请。国防部新闻事务局的回复没有直接回应,而是强调,“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的困难局面,是日方一手做成的,其责任应由日方承担。日方应该深刻认识错误,采取切实措施,为双边关系的改善创造条件。
【全文阅读】
  11月4日电 据中国海军网报道,北国初冬,晨曦微展。刚做完肿瘤复查的女高级工程师于秋瑛,拎着医生刚刚送来的药箱,登上潜艇潜入深海,执行武器试验任务……  罹患重症不下火线,父母子女去世擦干泪水重返岗位,夫妻同时请命深潜大海执行危险任务……30多年来,海军某试验区一代代官兵牢记强军使命,胸蕴风雷,扎根深海和孤岛,默默无闻开展艰苦卓绝的武器试验任务,用忠诚诠释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担当。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宣布: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取得成功!直至今天,也很少有人知道,试验区官兵在其间发挥的巨大作用、付出的血汗。  对于试验区的职能任务,官兵们作了形象比喻:武器能否定型最终列装,成为人民海军随时出鞘的“国之利刃”,“准生证”得由试验区来签发。  一张武器“准生证”的份量有多重?官兵们将之提升到关键时刻事关国家安危的高度。正因为此,“对战争胜利负责、对战斗力负责、对参战将士生命负责”的靶场价值理念在每名官兵心中牢牢生根。  为了获得导弹从发射到落点全程数据,进而分析判断,再提出改进意见,再到最终定型列装,多少科研人员一头青丝严熬成白发,多少官兵舍生忘死却壮志未酬……  回望30载海上试验历程,满头白发的老专家刘怀中讲述了一个个感人故事:导弹发射失败的险要关头、有害气体泄露的危情时刻、潜入深海的变发故障,无不考验着官兵的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和牺牲奉献情怀。  工程师王玉坤至今记得,为了监测某型导弹飞行数据,面对四、五米高的海浪,他把自己绑在甲板战位上,呕吐断断续了3小时,取得了300秒宝贵数据。  工程师李银芳至今记得,导弹装进发射筒后,2次发生故障,他冒着弹毁人亡的危险,爬进发射筒排除险情。  新新不停,生生相续。多年来,官兵们交出了这样的强军答卷:100多次出海执行导弹试验及合练任务,全部组织指挥零失误、技术操作零差错、设备设施零故障、任务软件零缺陷、数据判读零遗漏;攻克上百项重大试验技术难题,填补国家武器试验领域40多项空白,为我国武器装备定型列阵装作出了突出贡献。  虽然深潜大海,但他们却毫无争议地处于精神高地;虽然驻扎孤岛,但他们内心从不孤寂。作为“国之利刃”的试锋者,海军某试验区一代代官兵之所以能够不惧牺牲、甘于奉献,有一个词可以概括他们的精神来源――信仰!  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官兵们举旗铸剑的感人历程,展现的实质是信仰的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由此启迪我们,仅有信仰的坚定和坚守还不够,信仰需要躬身实践。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言,确立了信仰之后,如果不付诸于实际行动,就不算真正的信仰。  我们今天走近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科技团体,目的不是到他们的历史中采摘耀眼的花朵,而是在他们内心深处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像他们一样立足本职点燃梦想,强军兴军!(徐青叶 吴超)
【全文阅读】
  11月4日电 据中国海军网报道,哪管狂风激恶浪,定叫惊雷震海天!  他们是一支与武器数据打交道的试验先锋,海军新型导弹能否定型与列装的“生死符”,掌握在他们手中。  肩扛千钧,深海作证。从我国首枚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起,30多年来,一代代官兵牢记使命、胸蕴风雷、默默无闻,在月色凄清的海岛远洋,在生死一线的试验疆场,接力传承,矢志奉献,在强军新征程上举旗铸剑,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强军答卷。  时间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北方某海域。靶场官兵与工业部门携手奋战,在大洋深处成功完成了某型导弹的试验发射任务。  军事革命变革日新月异,新的强军实践呼唤不断突破战略前沿技术,加速建立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某型导弹项目上马,试验区官兵捺不住了,向上级和首长机关主动请战,承担起试验定型任务。可在彼时,靶场与该型导弹相配套的测控系统还一片空白,筚路蓝缕,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任务书下达了,可试验任务却陷入了困境――没有经验、缺少技术,甚至连导弹飞行遥测设备和软件都没有!  “为了能打导弹,再难也要搞出来!”高级工程师娄汉泉挑起重担。他跑遍了数十个备选测控站点,不通公路,就用脚一步步量出来几十公里山路,光鞋子就走坏了十多双。在海岛上,淡水和蔬菜严重缺乏,只能喝带着腥味的淡化海水,住在潮湿简陋的小旅馆里……娄汉泉病倒了,可他咬咬牙,爬下床,继续奔波,只为寻到最好的布站点,早日建成测控系统。  终于,这一系统应用到试验任务中发挥巨大效用,并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申请了3项国防专利。  初创之维艰,没有难倒无畏的海上靶场人,白手起家,摸着石头过河,面对试验中的困难,他们迎头而上。  初冬,工程师王玉坤出海执行光测任务。五、六级的大风掀起近五米高的浪差,王玉坤吃力地扶着栏杆,几乎瘫倒在地。  “拿安全绳来,把我绑住!人在,就一定要拿到数据!”风浪中,王玉坤大声疾呼。他一手死死地拽过绳子,一圈又一圈的缠绕在身上,把自己设备牢牢地系紧在一起,另一只手捂着上腹呕吐不停……3个多小时,240多分钟,14400多秒,冰冷的海水重重地拍在他的身上,王玉坤倚靠着设备,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身体在海水的浇灌下瑟瑟发抖。  在导弹发射的一刹那,王玉坤一下子“抖”起了精神,略显哆嗦地手指按下按钮,启动舰载光测设备……  “那次在导弹发射后几秒钟就成功捕获了目标,300多秒里拿下的完整数据,对导弹最终定型意义重大。”说起这件事来,时任作试参谋的试验区副参谋长杨立军目光闪烁。  举步维艰,愈行愈坚守。战士张运杰从未想过,自己竟能征服了导弹专家,并因此荣立二等功。  那次导弹试验任务,试图像传输室的“摄像师”,他像以往一样登上运输船,  导弹发射腾空几十米后,却一头栽向水中……试验失败了!  突然,掉落海里的导弹残体“蹭”的一下又从水面钻了出来,在空中连续翻滚,火红的尾焰伴着浓浓的白烟。  一旦导弹误将运输船识别为靶标误炸,后果不堪设想,在场的官兵惊出了一身冷汗……  张运杰却握紧着摄像机,将镜头牢牢地对准了四处乱飞的导弹。  十几秒过后,导弹落入海里,他拍摄的飞行轨迹画面,成为唯一记录失败全过程的画面,为后续分析试验失利原因提供了宝贵数据和重要技术资料。  “如果没有这十几秒的完整图像资料,我们将面临极大挑战,会走很多弯路,导弹的研制也要推迟好几年。”在任务总结会上,工业部门一名领导激动万分。
【全文阅读】
   近日,根据热门盗墓小说改编的真3D盗墓巨制《密道追踪之阴兵虎符》发布首款预告片,预告片以神秘宝物重现天日为线索,展示了盗墓门派寻找千年古墓的侦察之旅。同时宣布影片将于12月5日全国上映,空降贺岁档。作为国内第一部4K真3D电影,《密道追踪之阴兵虎符》抢先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让观众领略国产4K真3D电影的视觉震撼和银幕魅力。   中国首部4K真3D电影定档12.5 抢先《一步》用视觉贺岁   纵观世界电影史,每一次电影技术的创新都带动了整个电影领域的大发展。4K3D电影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立体视觉呈现技术。自《阿凡达》、《少年派》之后,这一技术也在中国电影界掀起技术革命,姜文的《一步之遥》、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以及《密道追踪之阴兵虎符》成为第一批4K真3D国产电影。三部影片全部锁定今年贺岁档,势将掀起新一轮的视觉风潮。   将于12月5日上映的盗墓电影《密道追踪之阴兵虎符》,以4K真3D全新视觉体验抢先贺岁。作为“三大盗墓小说”首登大银幕的《密道追踪之阴兵虎符》耗资数千万,影片全程使用4K真3D拍摄和后期制作,首次向国内观众展示神秘诡异的地下盗墓世界和引人入胜的视觉奇观。   预告首现传统盗墓绝技 神秘古墓引门派嗜杀纷争   蛇从革网络点阅近七千万的盗墓小说《密道追踪之阴兵虎符》,被众多盗墓迷视为与《盗墓笔记》、《鬼吹灯》比肩的中国三大盗墓小说之一。作为其中首部被搬上银幕的作品,影片《密道追踪之阴兵虎符》终于以首款预告片揭开神秘面纱而备受关注。预告片首先预示出千年古墓里埋藏着惊世之宝藏,随即,展现出精妙的中国传统盗墓绝技,各盗墓门派采用传统风水学原理确定古墓位置,即“形势理气,龙沙穴水”,踩点、打眼、探墓等盗墓技术也都一一展现。而古墓之中的重重精密机关成为一大亮点,古代天文地理玄机暗藏其中,神秘古墓之中暗藏的惊天秘密将众人生死推进谜局之中。   《密道追踪之阴兵虎符》影片讲述了燕山脚下古城惊现辽代古墓,古墓宝藏价值连城,引来各路盗墓人马纷涌而至,夺宝嗜杀大战随时爆发,一场夺宝悬疑犯罪大战在千年古墓中惊悚上演。悬念丛生的夺宝大战,高潮迭起的密道追踪,将于12月5日为观众揭晓谜局。   《密道追踪之阴兵虎符》由以擅于策划影视题材而享誉业内的金牌制片人俞胜利策划、操盘,李炳渊、母其弥雅、唐文龙、李涛等主演。由金盾影视摄制;云文影业、河北影视中心、承德非凡影视、北京数字后、北京胜利传奇联合出品。银翼文化传媒、剧角映画联合发行营销。   真3D电影《密道追踪之阴兵虎符》将于12月5日全国上映。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