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何立峰任...
  7月16日电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任命何立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任命胡静林为财政部副部长;任命...
36期
媒体称“天价培训班”背后是“政商混合生态圈”
  在北大开办的高达66万元的培训班里,有近一半学员是官员。原本面对工商界人士的培训班,成为官商共生的“名利场”和“资源聚集地”,其中的“政商混合生态圈”不能不令人心生警惕。  近些年来,各地曝出不少近乎“天价”的培训班,明星、工商人士、党政干部成为主角。几十万元的培训费用、一月三两天的课程安排、“带你玩”的培训内容,不仅让培训班沦为党政干部学习的“秀场”,更成为官商裙带交结、权钱交际的“名利场”。对这种“政商混合生态圈”,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一种好氛围,有利于熏陶培育作风优良的好干部;而不好的政治生态不仅使干部黑白混同,还会出现干部以黑浸白,影响整个干部队伍。  要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内外兼顾。首先,各级党政干部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身先示范,无论在公在私,访亲交友,都要恪守正道,严守纪律,做到公私分明,清正廉洁。其次,面对天价培训班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盲区,相关部门应该及时扫除死角,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构建严密监管防线。(记者罗羽)

【全文阅读】
 
中国将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16日全文向社会公布。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国范围公车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用于全面指导公车改革,阐明了公车改革的意义,明确了公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细化了公车改革主要任务,对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和保障制度、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提出了要求。  根据指导意见,公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力争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指导意见规定了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的具体办法。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是针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参改范围、人员范围和车辆范围。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的方式是在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城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适时适度调整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按照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公车改革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记者赵超、陈炜伟)

【全文阅读】
 
学者:金砖五国谋求以协调声音发表自身政治见解
  2013年3月,在南非德班第五次金砖国家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 这种精炼的概括,高度的浓缩,反映了中国倡导金砖国家合作的新理念,对于金砖国家凝聚共识,相互支持,谋求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今年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巴西福塔莱萨召开了第六次金砖国家峰会,金砖五国领导人的再次聚首,必将进一步推动这一发展伙伴机制走向丰富和完善,从而更彰显金砖国家的发展魅力。  金砖国家成员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国土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9.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6%,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全球的20%。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大幅增加至13.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将达到14.81%。这种改革方案,虽然由于老牌发达国家的阻碍尚没有完全实现,但实际上,金砖国家的整体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能给与金砖国家的份额。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 。金砖国家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就此,习近平主席在去年南非的德班会议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到2040年前后,金砖国家的GDP总值将超过老牌发达国家七国集团的GDP总值。  本次会议首次在拉丁美洲国家召开,必将促使金砖国家以巴西为支点,加强同拉美国家的全面合作。从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借这次会议访问的拉美国家我们就能看出,包括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及墨西哥等国家,都将进一步加强同金砖五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同南美洲国家领导人举行对话会,将务实地推动金砖国家与南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深化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  在南非金砖峰会决定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的计划将得到进一步落实,金砖国家的金融安全网将逐步形成。同时,在世界政治当中,金砖五国也将借这次会议展开更多的全球协调,谋求以协调和统一的声音,发表自身的政治见解。中国和金砖国家所倡导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相互关系与发展的理念必将会通过本次会议的传播,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从而促进金砖国家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周永生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全文阅读】
 
专家:习近平出访巴西将奠定未来中巴关系基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西进行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国事访问,专家认为这是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对两国关系的定调之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巴西问题专家孙岩峰说,这次习近平出访巴西将为中巴关系未来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确定未来十年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基调和路线图。  孙岩峰认为,此次习近平对巴西的访问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和资金参与巴西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铁路、公路、港口、海上石油等巴西急需项目的建设。同时,有助于推动双边贸易结构更加合理和具有可持续性。两国在人文方面的交流也值得期待,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合作可以成为中巴战略关系的有力补充。  同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和巴西具有诸多共同目标和愿景。“两国均致力于稳定双边战略合作,加深政治互信和政治磋商。在国际方面,中巴两国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致力于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孙岩峰说。  在共同目标驱动下,两国建立了高委会机制和外交部战略对话机制,双边贸易结构日益扩大和平衡,投资范围不断扩宽。在地区合作方面,巴西支持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协调中国与拉美国家领导人进行会晤,支持中国企业参加南美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除此之外,中国和巴西在二十国集团政策磋商,世贸组织多哈回合重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改革等全球层面进行了诸多战略合作。在金砖内部,中巴也是金砖机制的重要协调人,是诸多重大议题的重要推动者和捍卫者。  对于两国各自关切的领域,孙岩峰认为:“巴西尤其希望中国支持巴西入常,在经济上完善现有对华贸易结构,增加对华高附加值出口,吸引中国投资和融资建设基础设施领域。而中国则希望两国能够建立稳定的经贸互补关系,促进和保障中国企业和投资的合法利益。”  中巴贸易额在过去几年增长迅速。2013年,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900亿美元,中国保持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巴西成为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  孙岩峰表示,中巴贸易既有较强互补性,又有各自优势高科技产品互动。中资企业已在巴西能源、电力、汽车、农业等领域扎根,并有所发展,在承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所突破。(记者王以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