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将于年底向越南交付第三艘“...
  据俄罗斯之声网报道,俄造船领域高级官员当天表示,第三艘柴电动力636型潜艇将于2014年年末交付给越南海军。  该官员还透露,俄罗斯政府方面已签署了向越南海...
23期
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靠泊吉布提港休整
  亚丁湾11月3日电 (肖永 甘俊 孙海潮)当地时间11月3日,刚刚完成第778批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长白山舰抵达吉布提港,开始为期5天的靠港休整。这是第十八批护航编队自8月1日启航以来的第三轮靠港休整。  上午9点,随着长白山舰缓缓驶入吉布提港,长白山舰在主桅杆分别悬挂中吉两国国旗,中国驻吉布提使领馆大使符华强率工作人员、中资企业代表在码头迎接,并登舰看望护航官兵,进行座谈交流。  靠港休整期间,除为长白山舰补给新鲜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编队还针对当前非洲“埃博拉”疫情防控等严峻形势,专门召开会议,组织靠港前教育,严格执纪监督,切实加大人员外出管理、购物行为管控、码头安全警戒工作的力度。  截至目前,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已经完成了29批护航任务,护送中外船舶77艘,为中国商船特护7批10艘次,成功驱离多艘可疑小艇,确保了被护船舶和自身的安全。为确保护航任务连续、不间断,在长白山舰补给休整期间,亚丁湾护航任务将由编队运城舰和巢湖舰担负。(完)

【全文阅读】
 
军事医科院研制成功中国首套埃博拉病毒防护装备
  天津11月3日电 (赵熙 沈基飞)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针对西非埃博拉疫情研制的正压防护头罩、正压防护服、负压隔离处置帐篷、负压隔离转运舱等装备,已运用于非洲塞拉利昂和马里疫区,为中国援塞医疗检测队和维和医疗分队筑起生命屏障。这是军事医学科学院为防控埃博拉疫情提供的又一关键技术手段,并通过总部专家组评审鉴定。  埃博拉病毒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高生物安全威胁的病毒,感染后致死率极高。此次西非疫情势头凶猛,美国、欧洲都出现确诊病例,防控任务非常紧急。  面对持续蔓延的疫情,遵照国家科技部、总后勤部卫生部指示要求,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立即启动整套防护装备研制工作。该所所长孙景工研究员领衔,抽调专家骨干组成攻关团队,争分夺秒,加班加点,连续奋斗30余天,先后攻克了高效过滤、通风净化、污物灭菌、负压微环境控制监测和人体弹性密合等关键技术,完成论证研发和试制生产任务,及时填补了国内高等级生物防护装备空白。  据课题组祁建城研究员介绍,此次研制的系列防护装备均为自主研发,完全满足埃博拉疫情现场应急防控和防护要求,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其中,正压防护头罩、正压防护服主要应用于接触或可能接触病毒人员的头面部及全身高等级防护,依照中国人体型研发,经中国援外维和人员试用表明,其结构设计巧妙,穿着舒适性高,使用灵活方便,能有效保障医护人员生命安全。负压隔离处置帐篷、负压隔离转运舱主要用于对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员实施紧急处置和隔离运送,独有压差实时监测系统,能精确维持负压环境,有效防范病毒扩散,过滤效率可达99.99%,同时能为病员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治疗环境。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是国家生物防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是中国唯一的生物防护装备领域国家级创新和研发基地。早在2003年,该所紧急领命为抗击SARS疫情研制的生防装备就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完)

【全文阅读】
 
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整治医德医风 点名批评23个单位
  11月3日电 据军报记者网报道,“听诊器里有良心、手术刀里含真情、处方权里鉴品行……”10月下旬,总后卫生部在全军组织医德医风建设巡回报告,吴孟超、黎介寿、肖颖彬、蔡红霞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在军队医疗卫生战线引起强烈共鸣。此次巡回报告,是总部巩固全军医德医风专项整治成效的系列举措之一。  按照习主席和军委总部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今年3月至9月,总部组织开展了全军医德医风专项整治行动。全军医疗卫生系统分批对386个单位巡查督导,集中纠治以医谋私、态度生硬、违规收费等5类42个突出问题,有效遏制了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提升了军队卫勤核心保障能力,赢得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广泛好评。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坚持问题牵引、查纠并举,形成了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持续向好的正能量。”总后卫生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总部抽选40名人员组成10个暗访组,随机抽组人员,临时明确去向,变换不同身份,对46所医院进行暗访,并对其中21所医院进行“回头看”,查到了真实情况,摸清了问题底数,形成专项整治医德医风的高压态势。  查摆问题见人见事。专项行动期间,全军通报明查暗访发现的4类12个共性问题,全军视频会议点名批评23个单位,向13个大单位卫生部门和46所医院反馈486个问题,产生了震慑效应。  解决问题立说立行。各大单位严肃查处医院私自采购医用耗材、违规收费等问题,终止156个违规医疗合作项目,调整敏感岗位66人,诫勉谈话131人,处理108人,向纪检司法部门移交7条线索。  建章立制从严从实。各大单位把推进制度“立改废”作为专项行动重要内容,针对医德医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出台22项措施办法和实施细则,促进医德医风建设的长效运行。  据悉,下一步总部还将采取系列措施,在加强医疗行业作风建设上持续用力,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实现对医德医风建设监督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全面提升军队医院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刘阳 记者张晓祺)

【全文阅读】
 
印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即将海试 可携带12枚导弹
  11月3日电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近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官员向印度亚洲通讯社(IANS)表示,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核反应堆功率即将达到100%,准备在今年年底进行海试。  一旦海试通过后,“歼敌者”号潜艇就会正式进入印度海军服役,届时印度将获得从陆地、空中之外的第三种核打击能力,同时印度也将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中国后第六个完全拥有“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军事强国。  “歼敌者”号核潜艇的核反应堆是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建造的,2013年8月该反应堆已运行至临界状态,之前“歼敌者”号潜艇已在维萨卡帕特南港口进行了一系列码头测试。  这位官员补充道,目前潜艇反应堆正在经历反应堆功率提升阶段,现在已经接近100%功率的水平,目前核反应堆运行状况良好,一旦潜艇反应堆功率达到100%,将会出海进行一系列试验,其中包括发射射程达700公里的Bo5导弹,该导弹可装备1吨的核弹头,“歼敌者”号可以携带12枚这样的导弹。  “歼敌者”号潜艇是“歼敌者”级潜艇的首艇,它的设计是基于俄罗斯奥斯卡-1潜艇并且其83MW的反应堆也是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建造完成的。  目前“歼敌者”号潜艇上的100名船员已由俄罗斯专家训练,印度孟买巴巴原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反应堆装艇方面也接收到了帮助,该核反应堆体积不得不缩小以适应直径为10米的潜艇艇体。  此外,有迹象表明两艘其他的“歼敌者”级潜艇也在维萨卡帕特港口的印度国有船厂中建造。(闵东东)

【全文阅读】
 
专家:北约与俄“空中斗法”并未开启新冷战
  最近一段时间。北约和俄罗斯战机在欧洲上空频繁“互动”。仅在10月30日一天里,就先后有8个欧洲国家参与拦截了俄罗斯4批次、至少19架战机,拦截行动遍及波罗的海、北海、黑海和大西洋上空。  俄罗斯和北约这种“空中斗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猫鼠游戏”。难怪现在西方和俄罗斯都有舆论认为这意味着“新冷战开始了”。北约称,今年以来,北约战机出动拦截俄罗斯战机超过100次,相当于去年全年的约3倍。这反映了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双方敌意的增加。  俄罗斯短时间高强度抵近北约国家进行军机活动,意在一箭双雕。首先,在军事上,试探欧洲战略防空体系的反应能力,维持和提高远程战略打击。其次,在政治上,借展示军力对北约进行战略威慑。乌克兰危机后,美欧实施了一连串对俄制裁措施,北约强化与俄罗斯毗邻的北约国家的军事防御。俄罗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借战略威慑警告北约不要走得太远。比较而言,“空中斗法”的政治心理战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俄罗斯与北约“空中斗法”在手法上都是过去的老套路,但并不是新冷战的开始。毕竟,谁都不愿回到冷战期间的那种对峙关系。双方“斗法”都还留有余地:北约称俄罗斯军机只是在“抵近北约边界”的国际空域;而俄罗斯则迄今大体保持了沉默。  俄罗斯与北约这种“似冷非冷”的状态恐将成为相当长时期内的“新常态”。但这种“新常态”就是“新冷战”吗?还是不要过早下结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贾秀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