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交房”进入“理性增值”期
18
  数据来源: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网上房地产(截至8月17日)  □地产评论员 蔡琦雯  近日,多条新轨交线路迎来新“动作”,然而笔者走访发现,轨交的利好虽然仍对一些区域的楼市成交有所助力,但总体来看,却呈现出冷热不均的态势。有业内人士认为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徐强)佳兆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昨在香港发布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额达到67.92亿,毛利达到人民币27.4亿元,同比增长7.0%;毛利率达到40.3%,较去年同期增长3.9个百分点,核心利润达到11.56亿元,同比增长5.8%。  截至今年6月30日,佳兆业实现累积合约销售额人民币112亿元,合约销售面积约941707平方米,合约销售按年增长1.3%,合约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11856元,按年增长28.1%。佳兆业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业绩稳步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回归一二线城市的布局调整以及城市更新项目回收期的到来。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已入市的城市更新项目对集团年度销售额有重大贡献。2013年入市的深圳佳兆业城市广场一直雄居深圳市单盘销售冠军宝座,该项目对2014年上半年签约销售贡献达到16.3%,销售均价为人民币24500元每平方米,为企业带来稳定现金流的同时,保证公司利润率的提高。 同时,佳兆业其他城市更新项目也取得重大进展,2014年,佳兆业新增取得深圳盐田、福田东山旧改项目,其中福田东山项目位于福田CBD中心区,该项目目前建筑面积约为120000平方米;盐田项目应占建筑面积约450246平方米。
【全文阅读】
          深圳特区报讯 今年以来的楼市大规模降温也使土地市场由热转冷。与去年“地王”纪录频频刷新形成鲜明对比,2014年无论是房企拿地的意愿还是土地溢价均有所下滑。  以被视为楼市风向标的一线城市为例。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约为3000亿元,仅占2013年四城市土地出让总额的57%。  企业增加土地储备的意愿一定程度上反映该企业对后市的预期。进入下半年,继续暂缓拿地、全力去库存似乎成为多数房企的选择。从拿地房企的角度来看,中原地产透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万科等20大标杆房地产企业合计拿地1825.2亿元,相比2013年同期,减少了1121亿元,同比减少幅度达38%。  虽然四个一线城市目前仍然严格坚持限购等楼市调控政策,并未加入主要由二三线城市组成的“松绑楼市潮”。但业内人士预计,整体土地市场的降温,或将会影响未来一线城市调控的力度。(中新)
【全文阅读】
  新快报讯 记者罗仕 通讯员来穗宣报道 广州开展为期半年的“群租房”整治行动!新快报记者昨日从广州市来穗局获悉,近期“群租房”在广州市有抬头蔓延之势,广州市决定整治,集中整治阶段为10月至11月,人均居住面积低于5平方米的出租屋在此次整治范围之内。  来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受旧城区改造、房价提高、市场需求推动等因素的影响,近期“群租房”以“房中房”、“床位房”、“时租日租房”、“胶囊公寓”、“太空舱”等形式单一或混合存在,“主要分布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等中心城区的专业批发市场、医院、大学、商贸圈、餐饮、写字楼周边以及高档商住小区、人口较为密集的城中村内”。  据悉,此次“群租房”整治范围包括五类对象(见下表),市来穗局表示,人均居住面积是界定“群租房”的一项很重要的标准。本次“群租房”整治时间为期半年,具体为:2014年7月为动员部署阶段,8月为调查摸底阶段,9月为自行整改阶段,10月至11月为集中整治阶段,12月为督查总结阶段。  市来穗局提醒,对于五类整治对象,群众可到所在地街(镇)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进行举报。  1.按独立居住空间(不含阳台、厨房、卫生间和储物室)计算,人均居住面积低于5平方米的出租屋;  2.将住房分割、损坏或者擅自变动房屋承重结构和主体结构的出租屋;  3.将原始设计为阳台、厨房、卫生间和储物室等非居住空间出租供人居住的出租屋;  4.以小时、天数为租期的时租日租出租屋;  5.房间内设置住人阁楼和3层以上床位的出租屋。
【全文阅读】
          北京土地市场不好,并不影响优质地块的争抢。昨天下午经过193轮现场竞价,110%溢价率,北京华融以总价74.6亿元一举拿下了本年度最受关注的西城区华嘉胡同地块。74.6亿元,也刷新北京土地市场的总价纪录。  曾推迟入市的华嘉胡同地块,因背负着“二环绝版”的名号,早注定将是今年最受关注的地块。不过,因为对于参与竞标的开发商有严苛的门槛限制,昨天到场参与竞拍的房企只有华融、SOHO、信达、安邦保险、方兴保利联合体五家。  从3点30分竞拍开始,参与者之一的华融便显出志在必得之势。拍卖师话音刚落,华融便匆匆举牌;自己举牌后,未等对手出价,连续举牌三次自抬价格。“鏖战至100轮后,华融和信达已杀红了眼,举牌根本停不下来……”围观的房企人士告诉记者,华融和信达的酣战,让围观人士均感到“疯狂极了”,直到193轮华融以74.6亿元斩落信达,一举刷新了北京历史地块的总价纪录,“全场人总算松了一口气。”  资料显示,华嘉地块分为C2商业金融用地和R2二类居住用地两类用途,建筑控制规模117708平方米。其中商业金融用地建筑面积为74388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63%;居住用地43320平方米,占37%。  在居住用地中 ,华融需无偿建设312套回迁房,合计建筑面积约30503平方米,此外剩余的12817平方米的住宅用地也将被西城区政府以42363元/平方米的价格回购。同时,华融还需提供312个车位、建设1万平方米人防工程和保护国家一级槐树。  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计算,剔除回购部分的金额以及建安成本,该地块商业部分的楼面价格为96500元/平方米。“接近10万元的楼面价商业地块,在区域内已经出现了面粉与面包的价格倒挂,主要原因还是在企业对地块可能有非市场化的考虑”。张大伟直言,这一地块的楼面价超过了所有历史记录,证明部分房企不差钱。   74.6亿元地块出现后,业内外都很好奇,摘得者华融究竟是谁?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注册信息显示,金嘉地产2014年7月25日注册成立,投资人为北京华融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为陈松石,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而西城华嘉地块的一级开发商便是北京华融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同样也是陈松石,注册资金近76亿元,法人股东为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该中心的投资人为西城区国资委。  更让业内外人士好奇的是,华融摘得地块后能盈利么?74.6亿元的高价,会不会重蹈以往高价地的“覆辙”,在楼市调整的关口推高房价?对此,张大伟表示,地块总价毋庸置疑刷新了历史纪录,但住宅部分全部回购,商业部分也有条件,很难入市销售,所以对市场的直接影响不大。  本报记者 赵莹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