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俄法两栖舰博弈:俄放弃索赔欲
31
  近一段时间以来,俄法之间围绕“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博弈可谓一波三折,自法国总统奥朗德明确表示暂不向俄罗斯交付该舰以来,俄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曾放出“将起诉并寻求罚款制裁”的狠话,然而在本月6号进行的双方会晤上,奥朗德态度“转暖”,普京
资料图:中国FK-1000防空系统模型。  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2014年12月11日报道,中国现在有SD-12防空系统的升级版供出口。最初在2012年被称为FK-1000,基本上是一个大卡车加上雷达和短程导弹。看起来这是直接复制自俄罗斯的SA-18自行履带防空导弹系统,带有雷达、八枚防空导弹(射程为10公里)和两门30mm(射程为4公里)的自动炮(带1900发弹药)。SD-12没有SA-18使用的自动炮和12枚通古斯卡导弹。SD-12安装在8×8的轮式车辆上,载有一个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但是其导弹只能击中5千米高空的目标。  因此SD-12的原型不是这种类型中最先进的武器,但升级后的版本是完全不同的,有了搜索和火控雷达。中国人使用了更多的商用电子设备以及射程比通古斯卡导弹超过20%的导弹。  2008年,俄罗斯开始用更先进的铠甲S1来替代SA-18。铠甲S1被安装在8×8的卡车上,每辆车都带有雷达、两门30mm口径的火炮和12枚升级版的通古斯卡导弹。这种90kg重的通古斯卡导弹的射程为2万米,而铠甲-S1的雷达探测范围为3万米。这种导弹能击中8400米高空的目标,30mm的火炮可以有效击中3200米高的目标。用来装载铠甲S1的车辆可以进行变化,但是最常用的是20吨重,可载3人。每辆铠甲S1车价值约1500万美元,同SA-18的价格差不多,但是能力要强很多。SD-12外表看起来更像铠甲S1,但性能更加接近SA-18,价值约500万美元,显然比铠甲S1要便宜很多。(知远/北风)
【全文阅读】
          近日,俄罗斯红星电视台对米格-31的改造车间进行了独家探访。报道中指出,为尽早完成对50架米格-31的整体改造,俄军工厂方面目前已经采用三班倒制度,以寻求最大限度提升战机的改造进度。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米格-31,如今已“四十不惑”, 甚至难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求。那么,为何俄罗斯会对这款老战机“情有独钟”?  实际上,纵观俄罗斯的庞大疆土,近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战斗机数量远远不足,更糟糕的是,其中多数战机年久失修、可靠性差,且事故频频。尽管俄罗斯已经装备性能优越的苏-35战机,并加紧开展对新型战机T-50的各项测试,但苏-35、T-50单机造价近6千万美元、1亿美元的巨额花费,让身陷国际金融危机次生影响,遭受“乌克兰危机”多国制裁下的俄罗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了尽快弥补防空力量的严重不足,俄罗斯军方从去年开始,加紧了米格-31的升级改造。一方面,米格-31速度快、火力强、气动布局优越的特性,也让军方对于改造后战机强大的反导能力充满期待;另一方面,用于旧型战机改造的花费,也会远远低于生产和研发新式战机的成本,如此“事半功倍”的有效举措,自然就极大迎合了俄罗斯各方利益。  俄罗斯目前共有250架左右米格-31,2020年前,俄工业部门将计划完成其中60架的改进工作,并预计可在未来10年内仍保持对国外同类产品的优势地位,且在拦截和摧毁各类巡航导弹、低空无人机,以及无掩护方向防空系统作战部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同原始战机相比,改进后的米格-31将配备新型武器控制系统,探测目标距离将扩大至320公里,射程达到280公里。此外,还将实现同时追踪10个空中目标,并可对其中6个目标进行攻击。  尽管外界对于改进后米格-31的出色性能一致看好,然而,据一位俄改造厂的负责人介绍,对米格-31的改造仍会面临不小挑战。首先,当代材料科学的发展让此款曾经叱咤风云的战机,在飞行速度上将处于劣势。例如,现在的米格-31如果飞到1.5倍音速,驾驶舱的玻璃就承载不了空气的压力。此外,它的机载数字平台也已严重老化。  对于米格-31这款老机再获重生,一些俄罗斯国内的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再度表明俄罗斯军工仍未摆脱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而近段时间,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剑拔弩张,也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加快补充其在常规战斗力上的实力。改造后的米格-31,究竟会在俄罗斯未来军事实力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仍将拭目以待。(李璇)
【全文阅读】
  近日,外媒一篇有关超空泡潜航器的报道引起了军事爱好者的普遍关注。为了适应未来海战的需要,各军事强国都在极力发展能够主宰海上战场的先进武器。在这种背景下,超空泡技术受到了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他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将超空泡技术应用于武器系统。请看科技日报特约专稿――  超空泡技术是提高海洋军事实力,尤其是提高攻击航母编队能力的关键技术。美国国防部已将超空泡高速武器列入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密切关注的24项重大武器技术之一,俄罗斯、德国也始终在进行超空泡导弹的研制与改进。许多专家预测,一旦超空泡武器的一些关键技术得以解决,未来海上作战模式将大大改变。  常言道:“兵贵神速”,航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战装备的作战性能。由于水的密度远远高于空气密度,使得海战装备在水中的阻力数百倍于其在空气中的阻力,航行速度只有空中飞行器速度的十分之一。而且由于推进一个水下物体所需的能量与航速的立方成正比,即要使航速提高一倍,推进系统必须提供8倍的能量,因此想通过常规的方法使航速明显提高显然有些无力。  为有效降低水下航行器的阻力,世界各国采用了各种技术方法,包括在物体表面布置纤维分子,在物体表面涂覆粘弹性材料,通过多孔表面扩散气体,向物体与水之间的边界层注入气泡等等,其中,超空泡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超空泡是物体在水下高速运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当物体在水下运动时,随着物体速度的增加,液体内部局部压力不断降低,如果物体速度增大到某一点,液体内部局部压力就低于饱和蒸汽压,此时,液体或固体与液体的交界面上会形成蒸汽或气体的气泡,这一过程叫做空化,形成的气泡就是空泡。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完全或几乎完全包围运动物体的空泡就是超空泡。超空泡形成后,运动物体完全或几乎完全被空泡包围,这样,运动物体接触的介质就由水变成空气,物体类似于在空气中运动,利用超空泡技术可以使水下物体的阻力减少90%以上。  二战期间,德国最早进行超空泡及其应用于水下武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随着二战结束,相关研究暂告停止。前苏联的乌克兰流体力学研究所于1960年就开始研制超空泡武器,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暴风”鱼雷,并于1997年装备部队,速度可达100米/秒,是传统鱼雷速度的3―5倍。德国在上世纪70年代立项研究SMG3型超空泡射弹式水雷,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改型超空泡射弹水雷项目。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和海军研究署的支持下,美国海军水下战中心开发了两种用途的超空泡技术,一种是高速水下弹药系统,另一种是大型水下超空泡航行体。  从超空泡武器的技术优势和未来海上作战需求两个方面来看,超空泡技术必将会用于完成海军的大量任务。如载有水下机枪的小型近程水下航行器,彼此利用高速“水下子弹”在水中进行射击;远程多级超空泡导弹可使导弹防御系统失效,在水下快速航行数十海里接近目标,天基和空基防御手段都难以有效应对;高速反鱼雷超空泡鱼雷的良好性能将能够完成反鱼雷平台的防御任务;稍作改动的轻型超空泡武器能够增强机载平台对付水下目标的能力,该武器可在较远的防区外发射;超空泡武器在未来还可以与水下无人航行器这样的远程长续航能力的隐形平台一起使用,在高风险区执行任务。
【全文阅读】
          中央纪委常委、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总政纪检部部长刘滨日前调往北京军区,担任政治部副主任。  履新后的刘滨10天内两次在地方政务网站“亮相”。12月1日,天津市河北区政务网披露,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刘滨日前赴河北区金沙江路小学出席爱心走访活动。12月9日,河北省阜平县政府网站又发布消息称:12月4日,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刘滨到阜平县走访调研。  刘滨是十八大后履新中央纪委的19名常委之一,他与中央军委纪委书记、总政治部副主任杜金才,是中央纪委常委中仅有的2名军方代表。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官方简历显示,刘滨生于1959年6月,今年55岁,是辽宁大连人。1982年从吉林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海军第一水面舰艇学院马列教研室,正式入伍。1991年,在海军水面舰艇学院执教多年后,刘滨入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哲学专业继续学习并在毕业后留校。2004年刘滨由国防大学政治部干部部部长调往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任干部培训局局长,2009年升任纪检部副部长,3年后转正并进入总政治部党委,兼任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  十八大以来,19名中央纪委常委中先后有5人发生职务变动。  王伟是十八届中央纪委领导层中首个职务变动者。2013年5月,履职中央纪委副书记仅6个月的王伟调任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正部级)。2014年10月,中央纪委领导层再度调整,李玉赋从中纪委副书记岗位调任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排名仅次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  此外,十八届中央纪委常委中,先后有2人由中央“空降”地方。审计署原副审计长侯凯于2013年11月调任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察部原副部长黄晓薇于2014年9月调任山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两人现在仍是中央纪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值得一提的是,黄晓薇到任山西之后,中央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迟耀云调任山西,担任山西省纪委常务副书记。(邹春霞)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