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1应用精选
毛泽东一生最黑暗时刻:张国焘挟兵自重公开索权
89
2015-04-02

  毛泽东一生中最屈辱的时刻  攫取军权后,张国焘开始用枪杆子“审查”党中央的领导。  首先,他认为遵义会议及其选举结果(张闻天党内负总责、毛泽东任常委)组织上 ...

分隔线
日媒称赴日中国游客创新高 意在发现一个普通日本

  日本《每日新闻》11月3日报道称,2012年秋季起,由于中日钓鱼岛争端等政治问题而引发的中国赴日旅游游客大减现象已经有所缓解,现正呈现“V”字型上升趋势。虽然近日中日间发生的“中国渔船在日领海非法采集珊瑚事件”等备受关注,但这却并没有对中国游客赴日旅游造成太大影响。  据统计,2014年1月至9月的中国访日游客人数达到了179万人,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大约80%,预计全年将突破200万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政冷旅热”的局面呢?《每日新闻》称,究其缘由,大部分中国游客是以对“普普通通的日本”感兴趣而出游日本的。  一对来自浙江省的游客夫妇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之前都是在国内旅游,由于退休后时间和金钱上都有了条件,便首次尝试出国旅游,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要买个电饭锅带回去,日货用着都比较放心啊”。据统计,中国出国旅游的人数正在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至2014年人数已经达到了1亿人。  此外,也有中国游客表示,“中日两国关系很复杂,在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日本人往往以坏人形象登场,但我觉得现实中日本还是好人多吧。不知道中国人和日本人实际相遇的话会产生什么感情,我对此很好奇”。与此同时,也有中国导游在旅途中介绍时表示,“日本的房屋虽然很小巧,在遇到大地震的时候却不易倒塌,造成的死伤人数也比中国少很多,资源匮乏的国家却能够发展得如此繁荣,其中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之处。”  报道称,2012年中日关系紧张时,中国国内曾掀起过一场抵制赴日旅游之风。2012年11月,受政治问题的影响,国内日本签证发放量最高的“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团体旅游签证发放量仅有673个,相比2011年减少了9成之多。然而这些为数不多的赴日游客反映的满意度却达到了9成以上,称日本为旅游观光的绝佳选择。后来,在日元贬值及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以2013年9月为转折点,中国赴日游客人数几乎每月都会再创新高。  《每日新闻》还报道称,部分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还表示,“虽然在网上看过一些日剧,但那不能算是了解了日本”、“历史和政治问题并不能成为阻碍我们了解日本的理由,因此想要赴日旅游。我们想要了解历史之外的‘普通的日本’”。(实习编译:焦晓璐 审稿:夏毅敏 王欢)[阅读全文]

联合行动-2014E演习:各军兵种要产生化学反应

      11月4日电 据军报记者网报道,10月30上午,沈阳战区组织进行的“联合行动-2014E”实兵演习总结别开生面:参演部队的军、师、旅、团四级指挥员打破以往总结时“自扫门前雪”的惯性思维,将本单位在演习中的表现统一放在联合作战这个框架下进行总结,为今后战区开展陆空联合训练拓宽了新视野。  “总结经验教训,眼光不能只放在各军兵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必须着眼本单位在联合作战行动中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总结成果才具有实战意义。”沈阳军区军训部领导介绍说,过去搞实兵演习总结,各参演部队习惯于“你讲你的,我讲我的”。单个来看,每个单位的总结中,本专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剖析得都很深刻、很到位,但总结内容大都自成体系,与联合行动关系不大。此次演习总结,战区导演部专门区分陆军、空军、武警3个军种,战役与战术两个层次,红军与蓝军两支队伍,让各参演单位紧盯联合作战行动中的短板做文章,确保演习总结成果为今后战区推动联合训练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服务。  演习总结方式和内容上的“变脸”,让参演各军兵种部队联合行动中的“败笔”相继浮出水面――红方陆空联合行动中,由于陆空联合行动时间差过大,导致部分被围之敌侥幸逃脱;蓝方陆空情报信息融合度不高,导致红方穿插分队从自己的鼻子底下突击成功;空军部队由于与地面防空部队配合不够紧密,导致占领的局部制空权得而复失……  随着问题清单的“出炉”,各参演单位也从跌跟头中捡了个明白:陆空联合作战中,各军兵种不能只搞物理组合,更要产生化学反应,只有在战略全局、战役层面、战术体系、战斗单元等方方面面抓好细节联合,才能发挥出联合作战的最大效能。  今天查摆的问题就是明天攻关的课题。据了解,此次演习总结,沈阳战区参演部队共同查摆出百余个关乎联合作战的问题。强化以使命任务为牵引的联合训练、加快联合指挥信息系统构建、加大联合作战人才培养、完善陆空联演联训机制等30余条意见建议被摆上桌面,为今后战区不断推进陆空联合训练全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陆空联合作战训练水平向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牛辉 特约记者向勇) [阅读全文]

宪法与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研讨会在京召开

图为研讨会现场  2014年11月1日,由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国防与军事法律制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和北京律通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宪法与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研讨会”在京召开。国防与军事法律制度研究中心是中国法学会所属首个专门从事国防与军事领域法律制度研究的全国性研究中心。此次会议是该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会议,也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专门研究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国防与军事法律制度研究中心主任丛文胜教授主持,军地宪法和军事法专家学者热议宪法与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吹响了学习领会和宣传践行四中全会决定中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有关精神的号角。  丛文胜主任首先介绍了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和主要任务,指出在四中全会确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总目标下,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围绕会议主题,丛教授强调指出,如果说国家法治建设从“法制”到“法治”是第一次重大转变,那么现在突出强调重视宪法的实施与监督,则是从“法治”到“宪治”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依法治军的核心是依宪治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法治化道路必须要由宪法引领,把宪法的精神、原则贯彻进来,保证宪法规范和宪法原则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全面落实,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进程。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为研究中心成立致词。在致词中,韩教授表示,成立研究中心是提供一个平台,供在这一方面有研究基础和研究兴趣的宪法专家和军事法专家开展交流,共同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从理论的角度来推动中国国防和军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将国防和军队法治建设纳入到整个国家的法治体系之中,也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彭伶副主任指出,在国内改革任务艰巨、国际争端愈烈的背景下,国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没有强大的国防犹如“小儿捧黄金于闹市”。因此,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是我们的底气和生活的基础,有底气、有实力才有国际话语权,国防法治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阅读全文]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