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保安业可大力挖掘退役军
8
【保安比武大赛使用兵器双节棍】  近年来,伴随中国企业布局海外、拓展全球的蓬勃浪潮,一些中国保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开始提速,取得了一定成绩。笔者认为,这既是中国保安企业应对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走多元化发展之路的必然趋势,也是为中资企业“保
  日前,中国完成西沙海域5个岛礁的灯塔选址,再次宣示了中方主权。在中国南海,油气资源竞争近年日益激烈,如何维护中国海域油气勘探权成为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自上世纪70年代,越南、菲律宾等国利用美国等外部力量的干预,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掠采我南海油气资源。迄今,我国管辖海域已有1000多口周边国家的油气井,我国每年被掠采油气资源超过5000万吨油当量,相当于每年丢失一个高峰期的大庆油田,丢失中海油一年的国内油气产量。  2002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各方约定在争议解决前,不采取使争议扩大化的行动。但一些国家不但不遵守约定,反而得寸进尺。中方却受制于此,一些正常勘探开发作业屡受周边国家干扰阻挠,相关项目开发因此一再搁置。1992年中海油与美国克里斯通公司签订的“万安北-21”开发合同已搁置20多年,至今尚未履行。  从世界油气工业发展来看,从陆地到海洋、从浅海到深海是必然趋势。中国陆地和近海、浅海的油气勘探开发程度较高,发现大型油气田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产量增长潜力有限。而国内需求增速一直较高,导致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未雨绸缪,我们必须尽快寻找新的储量和产量接替区。南海中南部作为油气富集区,应作为国家新时期油气战略的重点区域。  中国要尽快制定完善我国海洋相关法律法规,整合优化海上执法力量,同时抓紧制定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把南海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和海域勘探权的维护作为重点领域全力推进。  今年5月,“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西沙中建南区块开始作业,中国首次进入南海进行油气勘探,7月,钻井平台完成任务后迁移,这一进一出都宣告了同样的誓言:以强势姿态进入西沙勘探无可非议,因为主权在我;以胜利姿态移出作业区也合情合理,自己的地盘来也正大去也光明。来有来的打算,去有去的考虑,别人无权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中石油和中海油在西沙成功打井,彰显中国的石油公司具有独立进行深水勘探开发的能力,打破争议区僵局的条件已经具备。国家应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如在注册资本金、税收、关税、金融等方面制定南海开发的优惠政策,设立主权财富基金性质的南海风险开发基金,出台必要的扶持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使南海开发尽快起步,形成规模。  诚然,在“主权在我”的前提下,我们主动开发和自主开发并不排斥与其他国家合作开发或共同开发。特别是在南海中南部油气富集区,只有合作才能把对手逼回谈判桌前,最终实现共同开发。对一些争议大、敏感度高的区域,可有意识联合国外石油公司联合开发。这实现起来固然不易,但中方需要拿出这种姿态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油气勘探开发作为切入点,推动与台湾石油企业合作,以此开辟两岸合作的新领域。(彭元正 作者是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
【全文阅读】
        舒健大校做客人民网  今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已过去整整120周年。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后果最惨重的一场战争。近日,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舒健大校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解析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重要时间节点。  在谈到甲午战争爆发前各国的实力较量时,舒健指出,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无疑是英国,俄国也有一定实力。当时的清王朝,特别希望获得俄国帮助。但是清王朝没有想到,俄国当时还不具备这个实力,而日本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俄国没有实力帮助中国是指它在远东地区实力不足,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没有修通,俄国的兵员、物资都无法运过来。所以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有两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抢在俄国把西伯利亚铁路修通以前,把兵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过来,还有就是抢在清王朝军事改革完成以前发动战争。  第二,要想打赢一场战争,必须以实力为后盾,这一点日本也非常清楚。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已经意识到中日双方有可能在朝鲜发生冲突,日本陆军部队被源源不断地运到朝鲜,当时日本外交部门、内阁以及军部参谋本部商量,一定要把部队大批量地派过去,其中有两方面的考虑,如果发动战争,日方将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如果战争没有爆发,和平也会来得更加容易。而清政府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日本大量派兵赴朝鲜的时候,清政府不敢派兵过去,怕挑起事端。由此可见,要想获得和平,必须以实力为后盾,不能幻想和平。(记者 黄子娟)
【全文阅读】
  一年一度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即将在缅甸开幕。中国外长王毅将参加东盟-中国、东盟与中日韩、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等多场外长会议,中国周边外交将掀起又一个小高潮。  今年中国周边外交开局良好,但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涌现,合作与较量两条线相互交织、并行发展。这两条线孰强孰弱,如何博弈,正是此次外长会的看点所在。  合作方面,中国积极倡导区域合作,成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力。中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取得阶段性进展;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第一批项目即将启动;打造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信用评级体系和自贸体系进程不断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有望启动。  安全领域,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会议提出亚洲安全观,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得到广大亚洲国家的认同支持。中国-东盟安全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东盟防长会议可望明年在中国举办。中国推动非传统安全领域务实合作,积极为地区国家提供公共安全产品,仅在东盟论坛框架下,就承办了接近三分之一的项目。中国与东盟国家商谈“南海行为准则”也在取得进展。  较量方面,周边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甚至相互联动。朝鲜半岛形势阴晴难定;中日围绕历史问题和钓鱼岛争端的战略博弈日渐深入;美日加强军事同盟,日本加速安全战略转型;南海问题明显升温,越菲连连挑事。美国虽宣称“不持立场”,但处处拉偏架,近期又抛出貌似公允实则为中国量身定做的“冻结南海行动”倡议,企图实质性介入南海争议,并陷中国于舆论被动。  由此来看,在周边和亚太总体稳定的大局中,斗争较量的暗流不断涌动,经济上相互依存,而安全上对立凸显的微妙格局难以根本改变。中国对周边经济和安全影响力不断上升,难免触动美国的“奶酪”,美国对维持亚太主导权的危机感前所未有。  亚太战略态势的新平衡,绝非美国单方面 “再平衡”所能达成,也绝非单一合作手段所能达成。既需顺应地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大势,也要各方相互磨合适应,在无法避免的较量中摸清底线、防止冲突,形成合作共识,走向良性互动。  此次外长会是中国周边环境演变的一个横断面,是合作线与较量线的又一个集聚点。中国无疑将进一步突出合作共识,推动合作倡议,在争议问题上也必会加强沟通磋商和危机管控,坚决捍卫主权、发展和安全利益。  长远来看,合作与较量共存,在较量中寻求合作,以合作淡化较量,将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常态,这或许就是中国周边外交的辩证法。(翟
【全文阅读】
          昭通8月9日电 (李进 樊应龙)很难想象,地震仅11个小时后,身为一名女性是如何做到连续奔波近9个小时、背着30多斤徒步10余公里在夜色中“摸”进龙头山镇的?地震17小时后,一名女军官身兼救援队员、通信联络员、医疗救护员、心理辅导员,在震中龙头山镇龙泉村将幸存者杨国荣成功救出……她就是首位进入震中的女军官、云南某预备役师司令部通信科参谋尹路。  8月3日16时48分,正在家中陪着父母的尹路,接到灾情命令后,她立即与父母告别,骑着电动车疾速赶往师部。她提出请战要求并列举女同志的独特优势,最终说服了师领导,成为首批出动170名官兵中唯一名女军官。  18时10分,师长余阳带着先遣组出发,直奔灾区。一路上,她一边接收师部传来的各种情况通报和上级指示命令,一边将师首长下达的指令下传至各救援中队。4日凌晨1时30分,先遣组到达鲁甸县龙头山镇沙坝村,因地震道路被毁车辆无法通行,部队就地下车徒步向震中挺进。此时,部队已长途奔波近9个小时,因情况紧急,走时连晚饭也没顾上吃。  行进途中,很多地方因山体滑坡,道路被拦腰阻断,不时有余震发生,乱石滚落,路的另一侧就是陡峭悬崖,加之天黑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可尹路丝毫不畏惧。4时许,先遣组成功进入震中龙头山镇镇中心,她成为第一个到达震中的女军官。  “这里有人,快来!”4日9时40分,在龙头山镇龙泉村老街地段,救援队员发现废墟中有幸存者,尹路迅速冲到掩埋点,轻轻爬上预制板伏在地上,借助空隙向幸存着喊到:“老乡,坚持,我们一定会把你救出来的。”尹路抬头环顾四周,现场因地震破坏严重,幸存者被倒塌的预制板、混凝土、碎砖石等压着。如果单靠人力会耗费很长时间。此时,她看到不远处有一台挖掘机,立即飞奔过去将其引导过来帮忙。挖掘机开过来后迅速将幸存者外围较重的预制板等挖开,救援官兵用工兵铲等工具小心地将幸存者周边的碎石块一点一点挖开。  为了不让幸存者遭受二次伤害,当能看到幸存者之后,尹路和救援队员一起用手一点一点刨开周围的碎砖石。在幸存者杨国荣头部完全露出来后,尹路又用棉签蘸上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地擦在幸存者的嘴唇上,并与其聊天,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激发其生存意志。幸存者杨国荣全身多处受伤,她发挥所学到的护理专业技能,对伤员进行了简单包扎救治。随后,和大伙一起抬着担架将伤员及时送至医疗救护站接受救治,杨国荣也是此次地震中救出的第一位幸存者。  “这下什么都没有了,好不容易盖了没两年的新房子啊?”“老乡,不要难过了,只要人好好的比什么都重要!”在鲁甸县火德红乡机车村,尹路搂着一位在地震中房倒屋塌的大妈王桂英说。王大妈一看见已成废墟的房屋就伤心痛苦,尹路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趁机找准突破点,引导王大妈走出心理阴影。像这样的工作,尹路走一路辅导一路,她以女性特有的柔情为灾后失常情绪群众开辟出一块“心灵家园”。  每天在震后的废墟上,尹路总是在救援休息时摘下口罩,擦拭着满是汗水的额头,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不一样的果敢与睿智,烈日的直射下,似一朵绽放的玫瑰。(完)
【全文阅读】
  2014年8月9日13时4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号送入太空。  遥感卫星二十号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0次飞行。(李超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