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21-700飞机已获17家
24
  11月11日,中国商飞与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签订了C919大型客机合作备忘录,与刚果(布)交通部签订了ARJ21-7
  珠海11月13日电(记者 张素)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火星探测器、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第四代战斗机歼-31、自主研发的支线飞机ARJ21-700等展品备受瞩目,被统称为“中国智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一字之差,反映出中国正在进行的一场变革。小到一项技术,大至科技体制,都被纳入其间。  这场变革始于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外界分析此战略含义有两重,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一是“创新的目的是为驱动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原因也有两重。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逐渐下行,传统产业粗放发展的问题显现,中国已到了必须进行科技创新的时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指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产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只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是中国科技的自身问题,表现在科技地位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符、科技成果数量与质量不相配、科技投入与成果产出不相称等。专家认为,问题根源是科技发展受制于管理体制、治学体制、评价机制和转化机制。  今年8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明确阐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4点意见:紧扣发展,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  习近平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他强调,要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在10月下旬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介绍了正在实施的系列举措,包括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现有的两院院士体制、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等。  种种举措的核心为激发“企业”与“人才”的创新活力。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0%、“863计划”60%、科技支撑计划95%以上的项目均由企业牵头或参与。其结果反映在数据上,2013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11846亿元人民币,其中企业和社会的投入占到76%。目前研发人员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其中企业占比77%。  “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投入的强度和积累都还有差距,”万钢说,“这要求我们抓住现在的机遇,更好推动科技体制改革,聚焦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进行投入,还能取得创新的竞争优势。”  即将实施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被视为中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该方案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起草,最令人关注的是提出“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而是通过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宏观统筹,具体委托专业机构来管理”。  针对中国目前1170万余家小微企业,11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重点支持。据统计,中国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及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已累计输送13万名创新创业人才的中国科学院正在实施“率先行动”,提出要到2030年全面实现“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这四个目标。  “21世纪前半叶,中国科学院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11月1日中科院成立65周年大会上描绘愿景,“届时后人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占据了发展的制高点,屡次错失科技革命机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完)
【全文阅读】
  11月12日,在珠海航展上,军民结合(大连)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与中航工业通飞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及2架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蛟龙”AG600的意向订单。  作为“十二五”期间中航工业通飞研制的标志性产品,“蛟龙”AG600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可作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而增加的一款所需装备,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款在研的水陆两栖飞机。该款飞机起飞重量53.5吨,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水面起降抗浪高度达到2米。具有执行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多项任务能力,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加改装必要的设备,满足执行海洋环境监测、资源探测、客货运输等任务的需要。  目前,该机型已完成全部设计工作,零部件制造工作全面展开,预计年底前大部件将陆续运抵珠海进行总装,预计2015年底实现首飞。(刘兴)
【全文阅读】
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杨品贤  国家公祭网自9月17日起,每天公布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证言,将连续100天公布100位幸存者证言。  下面是第五十六位幸存者杨品贤证言:  日军侵占南京前,我在乐古斋商店当学徒,家住小彩霞街六号。1937年冬季,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城,我们全家五口人搬到上海路豆菜桥难民区避难,目睹了侵华日军一桩桩惨无人道的暴行。日军借发“良民证”的机会,继续进行大屠杀的罪行。有人说在难民区登记时,有五关难过:一是光头关、二是手上老茧关、三是肩膀上老茧关、四是头上帽印子关、五是套头的卫生衣关。在这五关上死的人很多。  日军进城后的两个月,他们把豆菜桥难民区里的幸存者约数百人都赶到华侨路的兵工署大院内,说是要发“良民证”让我们回家安居,其实是抓捕青壮年进行屠杀。当时,大院中间摆着方桌,日军军官站在上面,台下是汉奸翻译詹荣光,桌子四周是难民,外圈是日军包围着。汉奸翻译说,“皇军”传话给你们,只要领了“良民证”,各人就可以回家安居乐业了,是“良民”的站一边,是军人的站到另一边。当时,人群中无一人站出来。日军又以举手的办法,要中央军举手,结果仍无动静;又要“良民”举手,此时大家都举起了手,日军军官见此情况大怒,便下令把男青年全部拖出去,有一个男青年被日军拖出去又跑回来,连拖三次,后来他被日军用刺刀刺死。后来,被拖的男青年不敢再跑回人群了,被全部拖出后,日军就把剃光头的和手上有老茧的男青年当作中央军押上三辆大卡车拉走了。我当时留着长发,手上也无老茧,得以虎口逃生。第二天,同院有一个被抓走的男青年逃了回来,他说日军把他们拉到汉西门外的河边,用机枪进行集体屠杀,他因事先倒下未被击中,夜间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逃回。  我们领了“良民证”以后,就搬回家居住,沿途到处是尸体,惨不忍睹。我们走到陡门桥时,看到一根电线杆吊着一长串人的耳朵,就是用麻绳把一只只耳朵叠串起来,从电线杆的顶端一直挂到离地有一人高处,日军杀害了我们多少同胞呀!  待城内稍为安定后,我写过《劫后余生回忆录》,可惜年久散失了,但日军的残酷暴行,我却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
【全文阅读】
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邓明霞  国家公祭网自9月17日起,每天公布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证言,将连续100天公布100位幸存者证言。  下面是第五十二位幸存者邓明霞证言:  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南京时,我家从汉西门堂子街躲到华侨招待所难民区。12月27日上午九点左右,日本兵闯进难民区,用三挺机关枪对准所有难民,把中、青年男子都抓起来,一个连着一个用绳子捆绑着,押到大方巷塘边,用机枪扫射。这一次就打死了好几百人,塘水都给染红了。整个难民区一片哭声,老人哭儿子,妇女哭丈夫,孩子哭爸爸。日本兵来了,人们还不敢哭,谁哭就会被打死。我的丈夫邓荣贵就是在这次屠杀中被枪杀的,他死时仅三十五岁。  我丈夫死后,我抱着不满一岁的女儿回家。可是,家也被日本兵烧毁了。我结婚时置办的整房的家具、铜锡器皿、衣服、被子、瓷器、首饰都没有了。只剩下我和女儿两人孤儿寡母,生活无着落,造成了我终身的痛苦。日本兵真是太残酷了!
【全文阅读】
  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何守江  国家公祭网自9月17日起,每天公布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证言,将连续100天公布100位幸存者证言。  下面是第五十一位幸存者何守江证言:  1937年,我家住在南京宝塔桥桥东。日本兵侵占南京时,宝塔桥一带没来得及逃走的难民大约有四、五千人,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