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成立建筑产业 ...
68
  为加快转变建筑产业发展方式、强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推进河南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日前,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依托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研发机构――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后,将负责组建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研发团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制定和完善适应建筑产业化要求的结构技术保障体系、建筑体系、部品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性能评定体系,同时做好配套计算软件、信息管理 ...
17个垃圾箱紧靠居民楼 气味难闻居民不敢开窗
  17个垃圾箱就在居民楼外10米左右的地方,一开窗户腐臭味顺着风就顶进家里,下雨天都扛不住,这让福山区北方月光怡景小区10号楼和15号楼的业主十分郁闷。  近日,记者来到北方月光怡景小区。在小区东门,看到了这个垃圾棚。垃圾棚里有17个垃圾箱,设置在小区东门外的人行道上,紧挨着小区的10号楼和15号楼。一位姓王的居民说,小区刚交房那会,东门这边并没有这个垃圾棚,大概是2012年10月份,人行道上就出现这么个小棚了。当时不少居民还给福山区城管部门反映垃圾箱占人行道的事,但一直没下文,垃圾棚就这么盖了起来。  自从这边多了17个垃圾箱之后,小区靠近东门的居民就不好受了。“外面是一条小吃街,这垃圾箱不光装小区的垃圾,商贩往里倒剩饭剩菜,过路的也往里面扔垃圾,味道太大了。”另一位居民称,尤其现在是东南风,10号和15号楼东边的居民为了防臭味,夏天不敢开窗,实在遭罪。  据悉,居民们多次通过各种方式向环卫部门反映,但是这种情况一直没有整改。“小区南面是块空地没人住,完全可以挪到靠近空地的道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表示,居民们在反映问题时也多次提建议,却没有得到令他们满意的答复。  对此,福山区环卫处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垃圾箱的选址和设置是物业负责的,他们和物业就垃圾箱设置问题进行过协调,待找到合适的地点后才能将垃圾箱移走。目前,垃圾箱的位置暂时改变不了,他们能做的是调整垃圾清运时间,将清运时间由凌晨4点多调整到早上7点多,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去网站看看】
陕西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试点建设
  日前,为推进建筑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陕西建筑产业现代化,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申报陕西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省工程规划设计、住宅开发建设、建筑施工、部品生产、产业化技术研发等领域,培育和发展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陕西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试点。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出,根据陕西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和建筑、建材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求,该省将按照房地产开发企业主导型、建筑施工企业主导型、勘察设计企业主导型、建材部品生产企业主导型、技术研究开发主导型5个类别,建设陕西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优先发展包含房地产开发、勘察设计、建筑施工、装饰装修、部品生产等行业的集团公司和专业化的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作为陕西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支持在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结构等7个方面加快技术体系、生产体系建设。  《通知》表明,该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采取自愿申报的原则,申报单位需具备较强的技术集成、系列开发、市场开拓与集约化供应的能力,建立生产、建造、科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能为企业协作与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并在本领域起到示范、辐射的作用;关键技术与成果应符合国家、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满足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高的系统集成水平,技术成熟可靠,便于推广应用;应有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具有良好的市场信誉;根据自身条件及优势,并结合国家、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政策要求,编制发展规划,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技术措施、保障条件及实施计划。  据了解,在基地的审批与管理工作上,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其《陕西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批准设立基地的单位将签订《陕西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实施责任书》(以下简称《责任书》)。批准设立的基地将由省厅公布、授牌,并会同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检查和考核。对不能按照《责任书》组织实施的,或在规定整改期限内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将取消其基地资格。记者安瑞 胡怡报道

【去网站看看】
上海虹口区拆除“公字头”违建
  “终于拆除了,这排违法建筑建了10多年了,居民反映多次,这次政府终于下决心拆了。”这是记者昨天在车站北路624弄小区门口采访时听到居民说的话。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违法建筑已经存在了17年,当时是街道为了解决地区困难人员就业搭建的临时房,但近年来临时房被层层转租,安全隐患凸现,居民意见很大。街道经过实地调查了解,决定拆除这一违法建筑。  据了解,今年以来虹口区加大了对“公字头”违法建筑的拆除力度,截至目前已拆除各类“公字头”违法建筑72处。这些“公字头”违法建筑大都存在了几十年,属历史遗留问题,拆除起来难度很大。今年初,该区把拆除“公字头”违法建筑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由区多个部门牵头,要求各部门、街道和单位自行查实上报“公字头”违法建筑数量,并组织力量核实,一旦发现瞒报、漏报,将对相关责任单位予以惩罚。  虹口区拆违办负责人表示:“在拆除违法建筑的问题上,不管是‘姓公’还是‘姓私’,难度有多大,一律坚决拆除。”  舟山路450弄口两侧和406弄区域内有历史遗留“公字头”违法建筑3处,面积达200余平方米,由于小区内公共区域狭小,居民进出及停车难问题特别突出,引发了诸多纠纷与投诉举报。提篮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30年前街道与居委会为解决居民的就业与生活问题,搭建了一批房屋给有困难的居民使用,但现在这些搭建物已几度易主,由外来人员租用经营,也没有办理过营业执照与各类审批手续。提篮桥街道反复与经营者沟通,宣传法律法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最终经营者同意退出经营。这一存在了近30年的弄堂“肠梗阻”,终于被拆除。(特约通讯员 龙钢 记者 袁玮)“

【去网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