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故事激励小剑客 称击剑是一项
19
  本报讯 中国击剑协会消息:9日,在全国击剑青年锦标赛举办之际,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冠军成员李娜、前国家队主教练赵刚等组成的击剑冠军团来到杭州市萧山区高桥金帆学校,亲自指导小剑客。在推广击剑运动之余,李娜还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激励大家。  
  举重、摔跤、柔道项目于上周五首次公开选聘国家队总教练,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本次共有男举、女举、女摔和女柔四支队伍公开选聘总教练,此前这些项目的国家队总教练此前都是通过指派方式产生,而首次公开选聘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今年8月举摔柔中心领导班子调整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希望国家队能够接受全国的监督和支持,我们要开门办国家队。此前采取的指派方式,有好处也有弊端。虽然也让队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容易挫伤基层教练好学肯干的信心和积极性。”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进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开选聘可以将国家队竞聘工作放在全国人民的监督之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促进项目的发展。“关于公开选聘我们听取了许多方面的意见,包括总局领导、专家、国家队和地方队的意见,大家都觉得应该采用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总教练的公开选拔只是一个开始,今后如果条件成熟,国家队的副总教练、教练组组长、教练员的职位都可以拿出来公开选聘。”   根据选聘要求,竞聘者年龄限定在58周岁以下,并具有国家队执教4年以上经历。除专业水平外,还要求具备基本的外语交流能力。当选的总教练牵头建立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将不再直接带运动员。这些要求都将有利于教练员队伍建设,也必然对国家队建设产生积极影响。“总教练更适合做宏观的管理和控制,不带运动员可以让总教练集中精力抓好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有利于处理好地方和国家队的关系,也有利于处理好教练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减少负面作用,有利于整个队伍的管理。”周进强认为,国家队应该建设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和平台,才能更好地培养教练员人才。“举摔柔项目要充分发挥国家队龙头的作用,不仅要拿到金牌,还要让国家队的建设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全文阅读】
          陈文斌   王国新   “感觉很幸运,也很激动,毕竟这种形式是第一次。”上周在举摔柔项目选聘大会现场,续任中国男举总教练的陈文斌第一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直言自己还挺紧张。“第一次站上这样一个讲台。以前都是在训练场上指挥,现在在讲台上还挺生疏,其实我挺紧张,虽然没有紧张到在奥运赛场那种程度。”   其实陈文斌在竞聘前就成竹在胸了,因为男举总教练只有他一人参选。由于此前带领中国男举在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佳绩,陈文斌的实力有目共睹。“到这里才知道,只有我一人竞聘。但更感觉重任在肩,现在距离里约奥运会只有两年多,我们一定要不负众望。把北京和伦敦奥运会的经验教训都总结好,做好细节,争取在巴西奥运会上再创辉煌。”陈文斌很认可公开竞聘的形式,认为有利于年轻教练员的锻炼培养。“我觉得这种形式很好,有利于我们将来形成一种良好的模式。尤其举重是传统项目,要做好承前启后,让更多年轻教练员能脱颖而出。”   相比陈文斌,当选女举总教练的王国新此番有点“转行”的味道。这位男举国家队的前任副总教练,先后带领占旭刚、唐灵生、陆永等知名选手走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王国新热爱挑战的性格,让他有信心“转行”到女队继续挑大梁。“离开举重我还有什么?我就是要寻找我自己,举重就是我人生最喜欢的。走到其他项目训练馆,我什么感觉也没有。”   和记者聊天时,王国新依旧乐观开朗。记者们和他开玩笑,问他女队的小姑娘会有些小心思小脾气,他应付得来吗?“女运动员训练时要保持愉快心情,要让她们开心训练,把她们的情绪调动起来,这是我强项啊。”这倒是事实,王国新一直都是位充满激情的教练员,尤其擅长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训练气氛相当活跃。“女孩子要多赞美,批评时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太直接。”刚刚上任就如此有心得和思考,也让大家对这位女队新总教练充满期待。
【全文阅读】
  每一座城市都有值得骄傲的运动员,而王仪涵就是上海羽毛球的骄傲。这位伦敦奥运会女单亚军得主,创造了上海羽毛球的历史。   上周末对于王仪涵来说无疑是快乐的,因为她回到上海代表上海队打羽超联赛。习惯了国家队每天紧张的训练,羽超联赛的氛围是相对轻松的,王仪涵可以一边做着积极的拉伸训练,一边用上海话、普通话和教练、队友亲切交谈。在队友进行对抗训练时,王仪涵展示了她的幽默的一面。队友在一次网前放小球出现失误时,王仪涵拿上海的雾霾天开了个玩笑:“上面有雾,看不清楚啊!”   王仪涵毫无疑问是目前上海队的大明星和领军人物。训练间歇,不断有人找她签名和合影;比赛前介绍出场运动员,整个场馆为她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比赛中,全场更是出现一边倒的呐喊声:“王仪涵!加油!”;比赛结束,她又参与了球迷互动。   领军人物在享受大家喜爱的同时,也承担着多得分的重任。王仪涵的表现,没有让支持她的人失望。羽超第一循环5场比赛,王仪涵出战4场,全部获胜,保持着100%的胜率,成为全队最稳定的得分点。“这场比赛我很期待,也很兴奋,非常希望能够赢球,帮助球队获胜。”王仪涵深知这场球的重要性,“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输掉我这一分,为上海队多作贡献,多赢球,这是关键。本来我们的实力不强,我再输球就更糟糕了。”   从2010年羽超联赛举办至今,上海队的成绩一直都不理想,作为上海人的王仪涵深爱着这支队伍,也渴望能够有更多的好苗子脱颖而出,不让自己那么孤单。“希望后备力量能够起来,羽毛球每一场胜利都是团队的胜利,只有通过不断的胜利,积累信心,内心才能强大。”    (上海12月8日电)
【全文阅读】
          本报讯 12月9日,2013年全国蹦床与艺术体操优秀后备人才训练营在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楼正式开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主任罗超毅、蹦床部部长李舸、艺术体操部部长张莹以及北京体育大学校领导出席了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上,罗超毅做了“转变训练观念,提高训练质量”的专题讲座。,从现代新训练理念的角度,分析与传统训练理念的不同,同时还指出了体操、蹦床、艺术体操项目当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训练方向与思路。“这次参加训练营的都是基层教练,对于优秀运动队的训练了解不多,希望通过讲座能把一些先进理念传递给他们,带动项目整体发展。”罗超毅说。   据悉,训练营为期10至12天,训练营日程包含了分组训练、实践课、理论课、测验、研讨会等内容。还邀请了体操中心主任罗超毅,副主任陆善真,国家队教练员,国际体联技术官员,体能康复训练、运动创伤、心理等领域的专家老师授课指导,通过各种形式来宣讲传达最新的训练教学、比赛理念和技术发展趋势。另外还特别邀请到阎崇年、王刚、凌兰芳、李茹红等历史、美学、创新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王向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