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水量3万多吨登陆舰参与护航
12
  李川云  在有“海盗巷”之称的亚丁湾一待就是大半年; 在西撒哈拉的荒凉戈壁中接受全球军官的“压力面试”;在南苏丹的枪林弹雨中冲出重围营救战友……这些平时只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场景,如今中国军人也有亲历。  近日,记者走进解放军南京政治学
  据俄新社9月8日消息,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8日表示,俄罗斯不会放弃外国的飞机,但考虑到西方的制裁措施本国飞机和部件的生产规模需要扩大。  梅德韦杰夫在与副总理们举行的会议上表示,“我们应继续有关扩大俄联邦飞机产量及其部件的方针”。  俄总理指出,这一项工作已经持续几年,但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快。他指出,“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外国飞机,只是现在需要用加倍的努力来发展这一工业部门”。  他强调,目前俄民用航空80%的干线飞机是外国飞机,在部分零部件方面对外国供应商存在依赖性。  梅德韦杰夫说:“不知道我们商业方面的合作伙伴将如何表现,因为很遗憾,他们完全依赖于政治当局,而政治当局的行为并不总是可以预知的”。(原标题:西方制裁俄罗斯 俄总理欲扩大俄飞机生产规模)
【全文阅读】
          今年是美国中期选举年,各种奇谈怪论层出不穷。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焦躁情绪,很多人在追问美国到底怎么了?正是在此种背景下,《纽约时报》7日公布一份调查,把矛头指向那些在华盛顿政策舞台上十分活跃的智库,认为这些智库由于接受了外国政府的资金,已经沦为他人“说客”,影响美国政策的制定。  通常,很多美国学者在谈到智库时都认为,美国政府之所以决策英明,智库是一个重要因素。而美国智库之所以影响巨大,最重要的是其独立性,不受政府、党派和利益集团的左右。熟悉美国智库的人都知道,美国智库就是靠社会捐助生存的。同时,美国对智库的管理也有着比较完善的法律规定,所有智库都必须是非营利机构,可以接受捐赠,但只能为社会提供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不会按照捐赠人的要求实行订单式咨询,否则就会违反法律。这是智库区别于咨询公司、游说公司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接受谁的捐款,就会受制于该捐赠人,那么美国智库从一开始就谈不上独立性。尽管智库在提供政策产品时不可能完全排除政治偏好,但只要智库严格遵守法律,在美国法律框架内活动,就无可指摘。但问题的症结在于《纽约时报》的调查报告,生硬地把接受外国捐款作为一种罪证加以口诛笔伐,不得不令人猜测其真正的心理动机。  笔者认为,《纽约时报》的真正潜台词是,美国现行政策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因为外国资金对美国智库渗透造成的。当然,要不要规定美国智库拒绝接收外国捐款,那是美国自己的事情,但如果美国借此将自己出现的问题归罪于其他国家,那只能说太不厚道了。  其实,《纽约时报》报道的逻辑丝毫不令人奇怪,在美国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将其他国家作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替罪羊的先例。比如曾经令美国上下风声鹤唳的“麦卡锡主义”,冷战后一度泛滥的“日本威胁论”和时下此起彼伏的“中国威胁论”等等。在美国舆论界,每逢美国国内问题困难重重的时候,一些原本毫无瓜葛的国家不免会有“躺着中枪”的遭遇,这似乎成为一些势力谋取政治私利屡试不爽的“利器”,因为即便是搞错了,也不会成为美国舆论批评的靶子,更不会为此而支付政治资本和道德账单。对其他国家而言,面对美国超级大国的霸权和威风,对它也无可奈何,只好忍气吞声。今天挪威、阿联酋和一些被点名的国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作为一份历来以自由公正原则自诩的纸媒,《纽约时报》的报道折射出美国社会存在的深刻问题――对自己长期坚持的原则和制度已不再像以前那样自信。不过,美国不应将反思的眼神转向其他国家,而应该更多锁定自身,对美国而言,更严峻的挑战是美国不再是世界的榜样,而是一个问题重重的病人,也许只有美国勇敢承认这一点的时候,才是美国复苏真正到来的时刻。(赵可金 作者是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
【全文阅读】
  俄罗斯上下对振兴海军高度期待,因为海军不仅是“国家的骄傲、实力及尊严的体现”,而且海军的崛起也将意味着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历史上,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海军,俄罗斯才得以进入欧洲战略中心地带,成为世界强国。请看科技日报特约国防科技大学原政委徐一天中将专稿――  历代俄罗斯的当权者都十分重视海军的建设与壮大。特别是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国力衰落,经济一度一蹶不振,海军实力大减,导致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一再缩减之后,俄罗斯民族对大国海军梦想的期待前所未有的强烈。也因此,俄海军的现代化转型之路走得愈发坚定、自信。    俄海军的现代化转型,着眼构建精干高效的海上作战体系,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新老互补的装备体系。海军装备耗资巨大,不可能同时全部更新。而且,部分老旧作战平台具备加装现代化武器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潜力,经改造后仍可达到与新一代武器相近的作战性能。为此,俄海军一方面积极推进新型装备研发列装,另一方面下大力对部分老旧装备进行技术升级。以潜艇为例,不但规划研制第五代装备,在2020年前建造20艘各类新型潜艇,还同步拨款为10余艘老旧潜艇改装武器系统,为其配备新一代声纳、导航、信息控制系统以及生命保障系统,既延长了服役期,又使老旧潜艇战斗力大为提升。俄军工系统最近透露,北方舰队的6艘上一代战略核潜艇“海豚”级,已于今年初开始改装能携带9―12个分弹头的“拉涅尔”型潜射弹道导弹,从而使这些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建造的老旧艇在2025―2030年前仍能保持较好战备状态,达到与“北风之神”级相比肩的能力。  二是远近海配套的舰艇体系。出于大国博弈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俄罗斯舰艇走向远海大洋,2013年俄海军执行远航任务达43次。但目前俄远洋战舰除战略核潜艇外,只有1艘航母、4艘导弹巡洋舰和8艘大型反潜舰,数量不足,性能也有差距。为提升向世界各大洋投送力量的能力,俄军上下对研发新一代大型远洋战舰的呼声颇高。不久前,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宣布,将建造新型的“驱逐领舰”,使“俄海军在世界大洋常态化存在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该远洋战舰信息化程度高,续航能力强,将配备新一代舰载武器,包括舰载型S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