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8万元 吉利GX7 1.8L
11
  7月初,吉利汽车推出了两款GX7超值版车型,手动和自动车型各一款。其中,1.8L手动超值版指导价为7.99万元,再次将GX7全车型入门价拉低至8万元区间内。此前,GX7最便宜的是1.8L手动进取型指导价是9.29万元。超值版与进取型有1
  十问停车收费新政  为什么要调整停车收费?  说到底,还是为了治堵。  目前,杭州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泊位严重不足。  泊位不足到什么程度呢?  目前,杭州市区机动车停车泊位总数约为52万个,而截至今年6月,市区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20万辆,算下来,停车位缺口达60余万个,平均每辆车只有半个车位。  另一方面,杭城市中心区域人流、车流巨大,支路、街巷狭窄,设置停车泊位后挤占路面。由于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停车稍有无序或等待即形成堵塞,进而严重影响主干道车辆的分流通行,加剧了主干道交通的拥堵。  新政如何起到治堵作用?  简单来说:长时间停车成本增加了,更多的市民会趋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中心区域的机动车数量就会减少,找泊位也会更加容易。相应的,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作用,也能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增加停车泊位,缓解停车矛盾。  此外,根据新政,核心区域停车15到45分钟,停车费比起以前还少了1元,这也是为鼓励车主尽可能缩短停车时间,加快流转、提高道路停车泊位周转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短时间停车的费用支出。  同时,为配合停车收费政策调整,近期,杭州交警部门将展开严管严治严处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对重点区域道路上的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做到“违停必拍”,其中属路口300米严管区的违法停放车辆、属城市次干道以上道路的违法停放车辆、属社会公共停车场200米范围的道路违法停放车辆,实行“乱停必拖”。  为什么核心区停车费涨幅特别大?  从交通研究部门今年5到6月测定的时速情况看:核心区域早晚高峰行车平均时速仅为17.78公里和16.18公里;一级区域早晚高峰平均时速分别为19.22公里和19.89公里;外围区域早晚高峰平均时速分别为23.15公里和24.62公里。  从城管部门测定的泊位周转率情况看:核心区域道路泊位周转率平均为每天4.5次,外围区域平均为每天2.83次。这些地段的道路泊位,已经有点“不堪重负”了。  按照中心区域高于非中心区域的原则,核心区域的停车收费标准,自然也就大幅提高。  为什么之前没举行听证会?  根据我国《价格法》规定,价格听证的具体项目通过省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定价听证目录确定,《浙江省定价听证目录》没有将停车收费列入听证范围,因此,停车收费政策的调整不需要采取召开价格听证会的形式。  不过,考虑到停车收费涉及民生,杭州市物价局拟定了停车收费改革的12个问题,会同杭州市治堵办通过媒体就进一步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及交通治堵举措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多收的停车费都去哪了?  调整优化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后,杭州市道路停车收费标准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6位,低于南京、广州、上海、深圳、北京,高于其他城市;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杭州市排名第4位,低于南京、广州、深圳,而高于其他城市。  道路停车收费收入,将会进入政府财政专户,全额用于停车场所建设、运行、管理和发展公共交通,不得挪作他用。  为加强监管,杭州市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杭州城市道路及政府投资公共停车场停车管理和服务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市区道路停车泊位停车费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额用于停车场所建设、运行、管理和发展公共交通,不得挪作他用。  也就是说,我们交上去的停车费,最终还是会用于解决我们的停车难问题。  今后怎么停车更划算?  道路停车方面,一句话概括:停45分钟以内,反而便宜了;停车时间越长,付的停车费就越多。  为鼓励停车人尽可能缩短停车时间,加快流转、提高道路停车泊位周转效率,道路停车收费的单位计费时间从1小时缩短为半小时。  如果只在短时间停放,停车时间大于15分钟、小于45分钟的,核心区域将由现行的6元/次降低为5元/次,一级区域将由现行的6元/次降低为3元/次,二级区域将由现行的4元/次降低为2元/次。  如果极端一点的情况,连续停放24小时,停车费就让人有点肉痛了:核心区域、一级区域、二级区域的道路停车费用支出将从现行的76元、76元、52元增加到147元、99元和75元。  政府定价停车场方面,对停车场停车收费作了计费时间的限制,停车时间6-24小时的,按不超过6小时计收(连续停放超过24小时的,超过部分按上述计时收费标准重新计算),收费标准为:核心区域按低于10元/辆。小时,一级区域、二级区域维持现行收费水平,由市价格主管部门审核确定。  由此,实行政府定价的停车场全天的最高停车费用核心区域低于60元,一级区域、二级区域低于30元。  我们该把车停到哪儿去?  新政主要提高核心区域停车收费标准,保持了其他区域收费标准基本稳定,特别是住宅小区,在优先解决业主车辆停放、保证业主的基本停车需求、疏通小区交通的前提下,保持住宅小区地面包月停车100元/辆,配套停车库包月停车360元/辆不变。适当调整小区内地面临时停车收费标准,为3元/小时,全天按不超过4小时计。小区周边道路包月停车收费标准调整为120元/辆。  也就是说,不在核心区域内停车,受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小区内和小区周边道路包月停车,基本没受影响。  新政对停车场也提出了要求:经营者应按规定执行明码标价制度,使用税务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  今后停车位会不会增加?  今年,杭州市计划新增车位50000个,其中公共车位7000个,截至6月底已建成车位26197个,其中公共泊位3512个。  公共停车场库方面,杭州市出台了《鼓励和推进杭州市区公共停车场产业化发展的实施办法》,在土地供应、商业配建、项目审批、资金补助、产权办理、收费价格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加大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力度。  核心区公交配套跟得上吗?  在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内,目前共有132个公交站点、141条公交线路(含高峰、夜间、假日线)。  地铁1号线纵贯核心区域,设有定安路、龙翔桥、凤起路、武林广场等4个站点。同时核心区域内公共自行车布点密集。总的来说,在停车费大幅上调的核心区域,公共交通还是比较便捷的。  同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优化公交线网提升公交分担率方案、地铁及公交换乘优惠和换乘地铁停车收费优惠等措施,以鼓励市民选择公交方式出行。  此外,新政策对确定为具有换乘公共交通功能的“P+R”停车场(库),对换乘的小型车,将凭换乘凭据实行收费优惠,具体优惠措施另行制定。  未来还有哪些公交配套举措?  目前,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已制定并提交了《2014年公交专用道需求方案》,在与交警部门对接后,确定了西湖大道(建国路至南山路段)、新塘路(艮山西路至新风路)等共计15条路80.6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建设方案,计划近期施划。  打通毛细血管,完善区域循环巴士。进一步构建区域循环巴士网络,满足区域市民群众公交出行,打通“毛细血管”,实现“门对门”、“点到点”、节点换乘、优惠换乘的服务模式,提升公交覆盖面和公交出行分担率。重点是在城市周边的丁桥、九堡、转塘、双浦、滨江、蒋村等地及主城区内部分老住宅小区推出连接地铁站、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公建中心的区域循环巴士。  扩大同台免费换乘范围。初定在教工路口、东新路西文街口及政新花园等地增加3座同台免费换乘站,完善现有的钱江大桥换乘站、八堡南换乘站同台免费换乘的线路,方便下沙、丁桥、崇贤、塘栖、星桥、三墩、仓前、滨江等外围区域的公交换乘,方便外围区域进入限行区域。  以丁桥区域为试点,试行“配对式优惠换乘”。计划对丁桥地区公交线路进行整体优化,试行“配对式优惠换乘”。乘客利用公交IC卡、市民卡、杭州通卡等,在“配对优惠换乘”范围内的线路上支付车费,在一定时间内换乘第2辆“配对优惠换乘”范围内的线路可优惠一定金额。
【全文阅读】
          杭州停车费要调整了!  昨天,杭州市召开交通治堵新闻发布会,宣布调整优化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建立阶梯计费制度:  从今年8月25日起,划分核心区域、一级区域、二级区域三级的道路停车收费区域,小型车道路停车单位收费时间将从1小时缩短为半小时,每天8点到20点,核心区域首小时内5元/半小时、首小时后6元/半小时,道路停的时间越长收费越高,反之,停的时间越短越优惠。  为什么要调整停车费?今后停车费到底怎么收?以后怎么停车最划算?车少开了,公共交通配套能否跟上……针对这些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新政发布  停车收费  基本原则――  按照“中心区域高于非中心区域,路内高于路外,非居住区高于居住区,白天高于夜间,长时间高于短时间,景区旅游旺季高于平时”的六高六低原则,对停车收费标准实行差别化收费管理。  同时,对道路停车实行阶梯式计费方式,以体现停车时间越长收费标准越高、加快流转、提高泊位利用率的原则。  对停车矛盾突出的实行政府定价的停车场,经营者提出申请经市价格主管部门确认,也可实行阶梯式计费方式。  停车收费  区域划分――  核心区域停车场所范围:东至中河路,南至河坊街,西至南山路、湖滨路、环城西路,北至环城北路。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  一级区域停车场所范围:在东至绍兴路、环城东路、江城路,南至望江路、中河中路、河坊街,西至南山路、湖滨路、保
【全文阅读】
  7月6日,中山豪车市场又添一“猛将”,法国豪车品牌DS正式开门迎客。随着DS的加入,中山二线豪车品牌阵容不断扩大,豪车市场竞争加剧。根据上半年的数据,中山二线豪车品牌都取得不错的销量,普遍在30―60辆之间,与一线品牌的销量仍有较大的差距。据业内人士分析,二线豪车品牌的扎堆进驻将刺激今年的中山车市增速达到25%以上。  二线豪车品牌扎堆进驻中山  根据中山交警部门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山乘用车新车上牌总量为38325辆,同比2013年增长21.7%,同比2012年的22708辆增长68.7%,远远高出全国8.36%的增速。  中山经济的发展和车市的兴旺,使很多车商都将目光投向此地。近两年,吉普、道奇、捷豹路虎、英菲尼迪、DS等二线豪车品牌相继入户,为中山的豪车市场增加了不少活力。据知情人士透露,下半年豪华品牌阵容将再添两名新兵,分别是精文集团的凯迪拉克4S店以及庆丰集团的奥迪4S店。  “选择中山,一方面是我们战略布局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中山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山车市总的来说表现良好,在豪车需求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中山中德DS 4S店销售总监冯永就表示。  在上个世纪末中国汽车刚起步时,宝马、奔驰、奥迪等一线豪车品牌开始抢占先机,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如今,在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车市高速发展的时期,二线豪车开始调整战略,渠道下沉。作为二线豪车品牌的重点战略布局城市,中山市场的表现并没有让人失望,销售业绩一路飘红。  “自开业以来,英菲尼迪的销量可以说是呈整体上升趋势的,目前单店平均月销量在30多辆,待珠中江渠道建成后,月销量估计能达到50多辆。”吉诺中裕英菲尼迪4S店销售经理叶生俊说。除了英菲尼迪,捷豹路虎、雷克萨斯等品牌上半年表现都比较理想,“捷豹路虎的月销量为60辆左右。”中山长久世达4S店市场主管陈栋强透露。据此前媒体调查,雷克萨斯的月销量在50多辆左右,而中美昌吉普、道奇的销量大约为40辆。  据宝马中山宝星4S店市场经理吴国标此前透露,宝马上半年单店销量突破590辆,平均月销量将近100辆。由此可见,二线豪车品牌于此仍有较大的差距,部分品牌的销量仅有一线的1/3。  今年豪车增速将达到25%以上  早在多年前,“德系三豪门”宝马、奔驰和奥迪凭着多年的品牌宣传和口碑积累,在中山豪车界奠定了难以逾越的地位,无论是市场份额抑或品牌认知度都遥遥领先。  “从销量上来说,二线豪车品牌较多,是中山豪车品牌的主力,具有非常大的潜力,目前豪车年销量在4000―5000辆之间。去年车市的增速超过20%,随着中山GDP的增长,我预计今年增速将在25%以上。”叶生俊说。  尽管二线豪车品牌中,很多车型都在各自突出的特点,但在中山的认知度并不高。“在欧美国家,英菲尼迪是属于一线豪车品牌,口碑比奥迪等一线品牌更好。其外观设计非常具有个性化,突出舒适性和操控性,受到很多名人的追捧,但是由于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晚,所以品牌认知度没那么高。”叶生俊介绍说。  对于二线豪车品牌来说,如何提高品牌认知度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冯永就表示将在中山稳定后,结合品牌的特点举行车展、巡游、婚车展示等活动进行宣传。  “为了提高知名度,目前我们厂家也做了很多工作,如赞助《爸爸去哪儿》、加强产品力度等,这需要消费者慢慢地去了解和接受。”叶生俊透露。在产品力度上,未来英菲尼迪的产品线将继续延伸,车型将会更丰富,价格区间也将扩大,未来将囊括更多的价位段,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朱晓宇 聂丽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