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对果蔬价格影响不大 大量上市...
  记者今晨从雨后的大型农贸批发市场了解到,虽然雨季对于果蔬交易带来一定影响,但总体上由于各种应季鲜果的大量上市,水果价格依然下降了三成多。虽然降雨和炎热天气一...
13期
联华OK会员卡被盗刷 客服“重重保障”惹质疑
  近日,新民网上海滩微博报料平台和新浪微博陆续有网友称,自己的联华OK会员卡被莫名盗刷,被盗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网友与会员卡客服联系后,得到的回应清一色是建议受害者报警。有64名受害网友自发建立了维权QQ群,其中22名网友作了盗刷登记,涉及金额达10万元之多。   网友“AbbieZuo的围脖”发微博称,7月18日,他发现自己的联华OK卡被网上盗刷28224元,便于7月21日报案。“这些金额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是小数目,毕竟攒了五六年啊。”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网友“三三小贝韭菜妈”发微博称,当天下午4时许,她本人在联华超市买东西结账时,被告知卡里只有4.26元,上网查询后发现,有三笔莫名的消费记录,共计在百联E城OK数卡网消费了2254元。“这事太奇怪了,这张卡一直在我身边,钱却不见了,怎么被人在网上消费的呢?”   有相同遭遇的还有网友“卡住的微微”。他7月29日发微博称,自己的联华OK卡在百联E城被盗刷8800多元,打客服96801反映,对方说没有部门负责这类事情。   网友“杰瑞”早在2011年就在新民网上海滩微博报料平台发帖称,当年4月12日他发现联华OK卡账户被盗,其中23370元在早晨5时许被人在联华网站买了游戏点卡并全部使用。“杰瑞”告诉记者,他曾经质问过联华OK卡客服人员,自己有密码保护卡,账户为何会被盗?“可对方除了让我报警,没有其他建议。”   在“杰瑞”指引下,记者加入名为“联华OK卡投诉”的QQ群。群内共有64名网友,均称OK卡被不同程度盗刷。群友发给记者一份于今年7月22日建立的“联华卡被盗清单”。在这份清单上,从去年3月到今年7月28日,共有22名网友将盗刷情况登记建表,累计金额达10万元之多。22人中,绝大多数人报过警,但尚无回音。   采访中,大多数受害网友表示无奈,网友“天使猫”称,他还设置过联华OK卡余额变动短信提醒功能,“可还是无能为力,只是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倒霉了而已……”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被盗刷的网友都有用联华OK卡在网上交易过,被盗刷的金额以则以被人购买游戏点卡或手机充值卡的居多。96801的一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发生OK卡被盗刷情况,可以报警,他们会配合警方提供有关数据,协助调查。他一再表示,他们的安全保障非常严密,用户在网上购物时,必须提供登录名、登录密码、支付时输入支付密码,另外还可免费申请密码保护卡,“通过这几重安全保障,才能成功完成交易”。李玮

【全文阅读】
 
上海地铁逃票半年4万人次 部分逃票者气焰嚣张
  有从栏杆上飞身而过的,有猫着腰钻过栏杆的,有两人前胸贴后背连杆而进的,还有堂而皇之拿着不属于自己的优惠卡进出的――形形色色的地铁逃票现象已经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伤痕。   在地铁逃票稽查专项整治活动中,7月共查处违规现象4534人次,而在上半年这一数字更是高达4万余次。实际上发生的逃票行为可能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目前每个地铁站配备的管理人员只有数人,而地铁出入口和闸机通道众多,不可能对进出行为进行全监控。逃票成本太低也可能是导致逃票的重要原因,目前规定处5倍以下最高票价罚款似乎难以真正威慑逃票人员。正在进行修订的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拟将这一数字提高到10倍,但即便如此,有的逃票人员有心逃票,往往身无分文,难以有效处罚。更有甚者,个别人员暴力抵抗,强行逃脱,如果没有公安人员在场,逃票者气焰嚣张。   市民乘客对各类逃票现象深恶痛绝。有乘客说:“逃票行为抹黑城市文明,违反法规,对绝大多数遵纪守法的乘客也不公平!”   有不少人抱怨目前上海地铁平均3.8元的票价太贵,认为只要降低了票价,逃票行为就会减少;还有人觉得关键还是乘客素质有待提高……单纯用“堵”的办法对待逃票看来难以起到最好的效果,或许“疏”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顽症。在昨天本报“夏令热线”微博和微信发起的关于逃票问题的讨论中,有网友就提出能否开发采用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票价管理系统。欢迎广大读者通过夏令热线微博、微信或者拨打热线电话积极献计献策。吴强

【全文阅读】
 
凉茶广告语再起争端 广药加多宝明日再开战
  还是同样的原告,还是同样的受理法院,加多宝和广药的“广告战”将再度对簿公堂。8月6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就广药起诉加多宝“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的广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进行“诉中禁令”听证会。   “无论我们怎么改广告语,广药都不满意。”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说。王月贵表示,今年4月,就加多宝新广告语,广药分别在长沙中院和重庆中院诉加多宝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但未含有诉中禁令的申请。但在7月24日收到的广州中院的起诉材料中,广药同时申请了诉中禁令。   王月贵表示,广药选择在夏季饮料销售旺季提出“诉中禁令”申请是在对加多宝“赶尽杀绝”,如果广州中院支持广药的申请,加多宝必须撤销所有全国投放的硬广、终端宣传物等,将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这并非加多宝首次遭遇“诉中禁令”。今年1月31日,针对加多宝原广告语“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广州中院最终支持了广药“诉中禁令”的申请,即在法院最终审理公布之前,加多宝公司需暂停使用该广告语,并更换所有涉及该广告语的包装和一切宣传行为,加多宝因而将广告语更改为“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   加多宝引用了两家统计机构的数据支持更改后的广告语。一是国家统计局下属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7至12月我国凉茶行业的销售情况,加多宝红罐凉茶占到80%以上的份额;另一份是全球权威调研机构尼尔森的“罐装凉茶饮料品类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滚动一年数据”,显示加多宝红罐的销售额占据整个凉茶行业的81.7%。“中国每卖出10罐凉茶至少8罐加多宝,广告所呈现的仅仅是保守数字。”加多宝方面称。   加多宝坚称广告依据来自权威行业统计数据,是客观事实,没有任何虚假成分,也与其他生产经营者并无关系,法院应该直接驳回。而这句刚刚深入人心的广告语命运如何,明日或将见分晓。

【全文阅读】
 
屡上“黑榜”的恒天然 负面新闻不断
  根据恒天然集团信息,该企业在今年3月的检测中便发现了潜在质量问题,当时梭菌属微生物指标呈阳性,但属于无害。直至7月31日的检测结果显示,某样本中可能存在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的污染。   对此,新西兰贸易部长格罗泽4日说,这些问题乳清蛋白粉于去年5月生产,但恒天然集团却在今年7月31日才最终检测出肉毒杆菌,并于8月2日向政府通报。新西兰政府将对这一事件进行全面调查。   恒天然今年已多次发生负面新闻,2013年1月份,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官员证实,恒天然生产的奶粉中被检测出含有微量双氰氨,新西兰政府当时便下令禁止含有双氰胺的奶类产品销售和出口。   7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5月份进口不合格食品、化妆品名单中,恒天然集团生产的两款全脂奶粉因亚硝酸盐超标,被上海进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予以退货处理,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在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多家奶粉企业提起的反垄断调查中,身为美赞臣、多美滋等奶粉企业合作伙伴的恒天然也“黑榜有名”。   此外,2005年,恒天然与中国的三鹿集团签署合资协议。2008年,三鹿奶粉曝出“三聚氰胺事件”倒闭,恒天然在华投资也由此受到重创。 范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