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四级政府负债总额或超 ...
19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成为市场最关心的焦点。据《财经》杂志披露,国家审计署已经将核定后的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向国务院汇报。全国各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负债或将超过14万亿元,和上一轮审计相比,新增债务规模增幅较大。   与此同时,很多学者和机构都做了推算:18万亿元、20万亿元,有外资投行甚至认为会超过24万亿元,不论这些数字是否准确,地方债的风险已成 ...          
  在地方经济数据面前,全国经济并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那样一片大好,能否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四季度至关重要。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昨日,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公布了201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四川、河南等13个省市GDP增速未达到年初制定目标,超过全国(31个省市)总数的1/3。在保增长压力下,各地近期纷纷提出决战四季度口号,并推出大规模投资计划。   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四川、贵州、河南、江苏等13个省份GDP增速低于年初制定增长目标,其中宁夏GDP增长9.5%,离年初制定12%目标差距最大。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表示,各地年初公布的经济增长目标主要依据去年情况,去年四季度经济刚好创近几个季度新高,各地制定目标比较乐观。而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明显,一些地区没能达到目标也在情理之中。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清杰则认为,一些地区GDP增长未达预期目标还与目标定的太高有关,如前三季度贵州GDP增长12.5%,在全国数一数二,但是仍没到达14%的目标。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未来8%左右经济增速将成常态,地方制定目标时应该适当下调。   为完成全年目标,近期地方政府纷纷提出决战四季度,苦干三个月,决胜全年度之类的口号,其中投资再次成为保增长的常用重要手段。比如,四川近日公布重大投资项目名录,抛出今后两年4.26万亿元的投资额。福建省在发布前9个月全省完成投资情况中提到,截至9月底,纳入省“三维”项目跟踪管理系统的央企、民企、外企项目共3642项,总投资约3.95万亿元……地方版投资计划不断涌现。   “从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投资看,在居民收入没有明显增长之际,消费短期内难有起色,出口受国际市场影响,只有投资能短期拉动经济增长,而且属于政府可控范围。各地纷纷出台投资计划,就是想通过投资突击完成今年增长目标。”周清杰说。     业内认为,各地纷纷推出大规模投资计划,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警惕进一步加大地方债风险和产能过剩问题。   实际上,近年地方债风险早已被业界视为“走钢丝”状态。就在今年8月,审计署在全国展开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即将公布的审计结果也牵动着公众的神经。   徐逢贤认为,虽然这数万亿元可能不全是政府直接投资,也包括政府拉动的民间资本,但考虑到政府可能通过融资平台、信托公司变相举债投资,还是会进一步加剧地方债风险,对于已经风险高企的地方债无疑是雪上加霜。“目前我国不少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各地数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将带动水泥、钢铁等过剩行业销量,可能会导致结构调整和淘汰产能错失良机。”周清杰说。
【全文阅读】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记者从广东省工商局了解到,广东将建立违法犯罪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库,限制有严重过错的高管人员继续担任企业职务,并在企业年检中执行法定代表人"黑名单"任职制度。   广东省政协《关于加强企业信用体系的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召开,广东省工商局局长卢炳辉说,广东会建立一套适合各类企业、符合国际惯例的信用评级的理论和方法;继续强化企业信用的监督机制,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在招投标核准、政府采购、补助补贴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强化信息披露力度,发挥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对失信企业实行"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争取尽快出台《广东省社会法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试行办法》,探索实施企业高管人员任职限制的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有一个法定代表人的黑名单的任职制度,这个就指的是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他的法定代表人对被吊销处罚负有个人责任的,三年之内是不得再登记成为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而广东省工商局今年把法定代表人"黑名单"任职制度扩展应用到企业的年检当中,对于已经进入"黑名单"的,责令其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否则是不予通过年检的。 (记者周羽)
【全文阅读】
  有媒体报道称,有一些委托收储企业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流入国储库。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总公司”)今日向人民网证实:经查,发现湖南和湖北各有一家委托收储企业将进口菜籽油掺入临储库存。目前,上述两家企业涉及临储菜籽油已全部退出临储库存。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2013年,国家启动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油菜籽收购量为500万吨,折合菜籽油166.7万吨左右。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企业反映,由于每吨进口转基因菜籽和菜油要比国产非转基因菜籽、菜油分别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不少被赋予托市收购资格的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便宜菜油冒充国产菜油上交国储库,从中赚取差价。”   中储粮总公司今日下午给人民网发来情况说明称:今年8月,有媒体报道在今年国家临储菜籽(油)收购过程中,有一些委托收储企业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流入国储库。针对此报道,中储粮总公司高度重视,立即成立3个专项检查组,分赴四川、湖南、湖北等油菜籽产区开展检查。9月初,财政部驻上述三省专员办也对此开展专项检查,总公司全力配合检查。   中储粮总公司在说明中称:8月末以来,中储粮总公司通过临储菜籽油验收检查、专项检查,以及财政专员办等有关部门的检查,对临储菜籽油收购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此次检查在湖北、湖南、四川三省共发现3个方面问题,涉及企业16家。其中,违反收购政策,将进口菜籽油掺入临储库存的企业2家,湖北一家企业掺入994吨进口菜籽油,湖南一家企业掺入483吨,两家企业均为委托收储企业。目前,上述两家企业涉及菜籽油已全部退出临储库存,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对其进行了处罚。中储粮总公司也将严肃追究相关直属企业的监管责任。检查中还发现收购政策执行不严格、基础管理薄弱和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总公司正在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对涉及到中储粮直属企业的违纪违规行为,将依规严肃处理。   中储粮总公司此次并未披露两家违规进口菜籽油企业的名称。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收购工作的通知》(国粮调【2013】117号)中明确规定,“严禁将进口油菜籽加工后作为国家临时存储油入库”。在收购过程中,中储粮总公司也将此作为政策执行和监管的重点,严格禁止委托企业进口油菜籽加工临储油,并规定对违规企业采取取消收储资格、收回不当得利、列入“黑名单”等措施。(赵艳红)
【全文阅读】
   10月29日电 据悉,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上周末出台,定于明年3月15日施行。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新《消法》进行解读时表示:关于“三包”的规定不仅明确了消费者的优先退货权;扩大三包规定的适用范围,同时,在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且因退货、更换、修理的产生的费用应当由经营者承担。   据悉,三包规定是实现产品质量担保的一种方式。自1985年《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出台以来,有关行政部门按照产品不同属性分别制定了一些三包规定。如: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微型计算机、家用视听产品、农机等。   根据新《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对此,中消协表示,首先“三包”规定明确了消费者的优先退货权;二是扩大了三包规定的适用范围,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三是规定了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的费用;四是明确三包期限的起始时间从交付之日起开始计算。( 财经频道)
【全文阅读】
   10月29日电 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这是该法二十年来首次修改。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谈到新《消法》规范的网络购物等新领域时表示,今年上半年网络消费投诉同比增长近一倍,网络消费投诉存在宣传与实物差距大等九大主要问题;在网购纠纷中,消费者由于缺乏有效证据,维权存在困难。   据中消协介绍,2012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20454件,其中合同类投诉最多,为7691件,占37.6%;售后服务类投诉位居第二,为5721件,占28%;排名第三的是质量类投诉,为5458件,占26.7%。   2013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网络购物16,408件,同比增长99.7%。以网络购物为主体的媒体购物的投诉量在服务投诉中遥遥领先,由于管理和服务滞后于网络购物市场的快速增长,网购产品的质量保证和服务的承诺兑现将极大考验着网购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消协与部分省市消协2012年3月共同发布的《网络消费安全研究报告》指出,网络消费投诉中存在九大主要问题,一是宣传与实物差距大;二是商品质量良莠不齐;三是格式合同有待规范;四是物流配送问题频出;五是货款支付存在风险;六是售后服务争议突出;七是欺诈行为屡禁不止;八是信息安全亟需加强;九是评价搜索玄机重重。   中消协分析,作为非现场购物形式的网络购物,消费者无法对所购商品进行直观感受,一些缺乏诚信的经营者往往利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优势,夸大商品的性能、功效,误导消费者,甚至借此实施网络诈骗,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网络购物又以异地消费居多,涉及环节多,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由于消费者缺少有效证据,难以向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办案线索。( 财经频道)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