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期:战史今日1月8日:解放军首个陆军
战史今日1月8日:解放军首个陆军
  1988年1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集团军编成内的第一个陆军直升机大队,在华北某集团军成立。成立陆军直升机部队,是中共
35期
专家称法国恐袭案仅是开始 恐怖分子更专业残忍
  巴黎市区的屠杀让许多欧洲人记忆中的恐怖镜头再次闪现。美联社7日回顾了近30年来欧洲的恐怖事件:1995年7月25日,法国巴黎一组地铁列车发生炸弹爆炸事件,8人死亡、117人受伤,凶手来自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武装组织;1998年8月15日,爱尔兰共和军策划实施英国奥马汽车炸弹袭击,29人死亡;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地铁站发生炸弹袭击,191人死亡,这也是欧洲最严重的伊斯兰恐怖袭击;2005年7月7日,伦敦地铁和公交车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52人死亡;2011年7月22日,反伊斯兰极端分子布雷维克在挪威奥斯陆屠杀77人;2011年11月2日,法国《查理周刊》办公室遭燃烧弹袭击,没有伤亡;2012年3月,一名与“基地”组织有关的枪手在法国南部的图卢兹杀死3名犹太学校儿童;2013年5月22日,两名受“基地”组织影响的极端分子在伦敦残忍杀死一名英国士兵;2014年5月24日,一对以色列夫妇和一名法国妇女在布鲁塞尔犹太博物馆被一名手持冲锋枪的人打死,凶手据称与“圣战”组织有关。据英国《每日电讯报》7日报道,有多方消息称,就在巴黎《查理周刊》杂志社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数小时后,巴黎一座犹太教堂外发生汽车爆炸事件。但目前此事是否与恐怖活动有关,特别是是否与《查理周刊》杂志社袭击案有关尚不明确。英国《金融时报》称,袭击的性质将引起欧洲安全官员们的关注。问题是安全部门为何事先没有发现袭击者的阴谋,安全部门现在急于要知道的是,还有没有帮凶,或者更多的袭击是否已经计划好。  “欧洲因巴黎袭击受伤”,德国全球新闻网7日表示,欧洲曾是世界最安全的地区,但现在却遭受一次次袭击。移民是一个重要原因。欧洲移民正在增加,但是在融入上却不成功。欧洲一直以来,对恐怖袭击重视不足,手段缺乏。巴黎袭击给欧洲人增加了新的恐慌心理。恐怖袭击是欧洲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天的英国《独立报》网站上,一名网民忧心忡忡地说,法国领土远大于英国,邻国众多,因此容易遭受这种暴行的攻击,你可以不离开高速公路就从西班牙驾车出入法国。而英国近年来已经挫败了40起恐怖袭击阴谋,尽管英国与法国相比有防守上的优势,但英国真能成为安全的天堂吗?  “这或许仅仅是个开始。”德国柏林欧洲政治学者格斯勒尔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巴黎式的恐怖袭击也可能发生在德国。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与法国一样,社会正出现分裂。像德国最近也爆发反伊斯兰化、反移民运动。每周都有数万人在各大城市游行。这加剧了极端伊斯兰分子对欧洲的报复心理,而恐怖分子的手段已更加专业、残忍。  欧洲如何才能更安全?美国《环球邮报》7日称,现在的欧洲安全机构正在感受逆袭这个流行词带来的阵阵凉意。逆袭指的是新一轮恐怖主义浪潮,发起者是多达3000名在“伊斯兰国”作战的欧洲武装分子,他们已经回到欧洲。反恐专家们大都认为,欧洲安全力量之间加强合作很重要,不过一些人也表示,国与国之间、国家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情报共享也很重要。欧盟安全部门负责人戈玛特表示,欧洲执法部门担心中东的宗教和世俗暴力产生溢出效应,在欧洲本土冲突中有所体现,或者穆斯林成为极右分子的袭击。他说,警察部门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走进社区,但这不仅是个司法问题,整个社会的参与也是欧洲应该选择的战略。(环球时报驻法、德、英、美、加特约记者 姚蒙 赵缙云 董铭 邢雪 青木 黄培昭 肖达 陶短房 记者 王渠 王天迷)

【全文阅读】
 
沈飞完成2014军机科研批产任务 生产形势异常繁重
  2014年12月29日,中航工业沈飞全年军机科研生产及批产实现铅封交付签字,标志着沈飞公司全面完成2014年军机科研及批产任务。  2014年,沈飞公司以中航工业“改革管理年”为契机,聚焦航空主业产品,狠抓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深入推进AOS试点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有效推动了公司转型升级。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员工沉着应对全年科研生产任务高度交叉、异常繁重的生产形势,大力协同、攻坚克难,提前实现全年军机科研批产任务完美收官。  一是沈飞公司按照年初既定的军机零件生产进度节点目标,积极组织各生产厂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齐心协力完成了2014年部总装的零件配套交付任务,比2013年提前了1个月,为总装和试飞生产赢得了宝贵时间。二是眼睛向内,主动挖潜,不断强化计划管理与资源协调配置,促进外协外购生产供应工作,基本满足了军机装配进度要求。三是以各种立功竞赛为载体,积极组织攻坚决战,有效拉动生产进程。特别是临近年末,沈飞公司针对装配试飞进程的特点,以装配生产与试飞为两条主线,积极组织开展装配试飞年终大决战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进程。四是实现梯次作业模式,强化日计划管理,每天召开部装、总装及试飞工作组专项会议,协调解决资源配套及现场生产技术问题,为完成全年装配试飞交付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五是相关生产单位主动作为,科学组织,合理排产,紧密配合,抓实抓好日计划执行;成品供应、技术、质保、特设等职能部门靠前跟产,及时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确保生产有序进行。广大干部员工充分发扬“只争朝夕、不畏艰难、团结拼搏、敢打硬仗”的作风,吃住在现场,昼夜奋战,确保了年度军机铅封交付任务的完成。 (通讯员 吴加舜 张明佳) 

【全文阅读】
 
揭秘国产世界最大两栖飞机研制:创中国新纪录(图)
  2014年12月29日,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飞机中机身顺利下架,标志着AG600飞机开始进入整体装配阶段。AG600飞机是国务院立项批复的三个大型民机项目之一,也是中航工业重组成立后第一个立项的民机型号。这款机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款在研水陆两栖飞机,选装4台WJ6发动机,起飞重量53.5吨,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水面起降抗浪高度达到2米。具有执行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多项特种任务能力,可执行海洋环境监测、资源探测、客货运输等任务的需要。  AG600飞机中机身是整个飞机中结构最复杂、装机难度最大、配套零件最多的大部件之一。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国际航空部件厂(以下简称国航厂)AG600项目研制团队为实现研制目标,肩负使命,攻坚克难,科学管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13年10月29日,国航厂接到公司下达的AG600飞机中机身装配任务。面对这一新机型、新产品,国航厂领导班子当即召开项目专题会,研究部署AG600中机身研制工作任务,同时成立了由国航厂厂长刘巍、技术科科长惠坤萍为项目总负责的研制团队,调任国航厂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工长雷震为蛟龙工段工长。由此,拉开了AG600中机身研制的序幕。  次日,国航厂组织由技术科骨干工艺人员组成的AG600飞机结构工艺评审团队,由技术科科长惠坤萍和工艺室主任王超带队,赶赴珠海中航通飞设计院进行飞机结构工艺评审。  项目团队秉着审慎负责的态度,与中航通飞设计院的设计人员一起,依据产品设计资料、有关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对设计数模合理性、工艺可实施性和型架装配方案等进行评审。  为确保工艺评审质量,研制团队一方面召开由新研项目全体工艺人员参与的工艺评审会,集思广益;另一方面邀请主管设计员亲自给工艺技术人员讲解,让工艺人员与设计人员面对面交流,从而在保证项目后期节点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少走错路、弯路。历经一个月的异地奋战,他们全面完成了中机身结构工艺评审工作。  2013年12月,由工艺室主任王超带队,组织工艺技术人员又赴珠海对更改后的中机身数模进行了第二次工艺评审,并对飞机系统件进行工艺评审。同时,进行了实地调研。  面对第一次接触的国内民机质量结构体系,工艺技术人员抛开以往干国际转包项目的套路和思想,迎难而上,重新学习国内转包体系文件和全数字化的指令状态表编制平台。面对设计数模定版日期不断推后,数模的适用性和正确性都不明确的困难,工艺技术人员准备了多套工艺方案。面对贯彻数量庞大、繁复的临时设计更改,工艺技术人员逐项核对,零件状态、标准件数量、工装技术条件、主材辅材用量一改再改;并与零件车间、工装所等有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面对没有二维图纸、只能依靠数模的现状,工艺技术人员为了提高装配指令的可行性,采用了在数模中大量截图的模式,同时在截图上详细标注出相关制造信息,让工人拿着装配指令就能够直接进行现场操作。面对有限的厂房空间,工艺室主任王超本着精益制造的思想,从现场实际测量到画出清晰准确的二维图,再到形象直观地投影三维立体图像,反复更改,花费两个月时间,最终完成了AG600飞机中机身项目的厂房布局图。  面对有限的工艺准备周期,研制团队采用一周工作6天、一天工作11小时的“611工作制”,放弃高温假、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为保节点,放手一搏。  2014年年初,公司发出了AG600项目研制的战斗号角。厂长刘巍在动员大会上强调,打赢AG600中机身研制之仗,要从AOS管理入手,通过发挥SQCDP管理平台的作用,强化指挥,保障装配不间断,实现连续生产、均衡交付,通过调配资源,集智攻关,确保AG600中机身新研项目研制任务按期完成。  2014年4月8日,AG600水密试验件首先开铆。水密试验件是AG600中机身下船体水箱的模拟结构件,其水密性能要求高,设计协调复杂。工长雷震、公司劳动模范郝海荣、技术科水密试验件主管工艺员沈兰艳组成项目团队,全力攻坚。在试制过程中,操作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国合检验组检验人员严格把关,工艺技术人员现场跟产,配合操作人员克服了协调要求多、船体结构复杂、下侧空间狭小等许多不利因素。并且,工艺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还提前发现了零件装配协调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了多项零件的报废,确保了节点要求。  历时40天,2014年5月19日,AG600水密试验件在国航厂顺利下架,标志着该项目研制进入新的阶段。该试验件于6月30日到7月2日按设计要求进行了气密、喷水及灌水水密试验,三项试验均一次合格,合格率100%;9月19日,AG600项目机身首个龙骨梁组件开铆;11月6日,AG600项目机身正式进入下部组件装配阶段;12月8日,国航厂承担制造的AG600飞机中机身下部总装部件顺利下架,标志着AG600飞机中机身开始步入整体总装阶段,为年底实现AG600中机身总装下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中机身上壁板装配并行作业,从737-700垂尾组合件工段抽调的师永伟班长等4名操作人员,连续作战近一个月,完成了上壁板装配任务。  12月14日,AG600飞机中机身上部壁板与下部实现总装对接。中机身外形尺寸大、结构复杂,首架机参与装配零组件数量约3200项,另外,中机身约有紧固件14万多个,并且有大量高锁螺栓。面对新型架、新型机,需要的不是单纯的苦干,还有巧干。钢接头零件钻孔难度大,厂长刘巍现场调来内襟翼工段工长陈炯、工具室主任陈海涛到现场共同研究解决。工长陈炯带领10余名操作人员攻关,搬掉了这一“拦路虎”。AG600飞机中机身研制的奋力推进,拉动了飞机研制进程。    2014年12月中旬,中航工业民机工程部通用飞机办主任冷毅勋、AG600项目总设计师黄领才来到国航厂中机身装配现场,看到眼前装配近乎完整的AG600中机身,深感震撼。总设计师黄领才不由地脱口而出:“奇迹已在这里诞生。中国AG600飞机龙腾四海,指日可待!”  从AG600项目启动到中机身下线,公司项目组和国航厂AG600项目团队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而从开铆到中机身下架只有97天。研制项目团队创造了我国大中型飞机研制的新纪录。  无数个他,舍小家为大家;无数个他,组成了他们――国航厂AG600飞机中机身新研团队。面对任务,他们主动担当、迎难而上,群策群力,打了一场无限荣耀的胜利之战,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庄严承诺:勇创AG600研制奇迹!(王

【全文阅读】
 
美88岁二战老兵被少年殴打致死案:一少年认罪
  据美联社1月7日报道,美国88岁二战老兵贝尔顿(Delbert Belton)遭两名少年殴打致死案有了新进展,一名17岁少年7日当庭承认谋杀罪名。贝尔顿曾参加过二战冲绳战役,死里逃生的他却于2013年在一起抢劫案中被两名少年打死。  7日,17岁的基南 亚当斯-金纳德(Kenan Adams-Kinard)在法庭上承认一级谋杀罪名,以此换取检方撤销对其两项罪名的指控。法院将于近日作出判决,他将面临20至27年的监禁。  庭审结束后,牧师以斯拉(Ezra Kinlow)代表基南的家人向记者说,基南自己做出认罪决定,基南的家人很悲痛。  2013年8月21日,同为16岁的基南 亚当斯-金纳德与格伦(Demetruis Glenn)被控在实施抢劫过程,殴打在车中的贝尔顿。次日,贝尔顿因伤死亡。该案曾引发华盛顿州斯波坎市民众愤怒。(实习记者 程君秋)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