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自曝赛诺菲中国行贿 涉及79 ...
VOL 9
  中广网北京8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自葛兰素史克之后,又一家医药巨头今天被牵扯进“行贿丑闻”。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微敖报道,有一位名叫“培根”的爆料人,爆料世界医药巨头法国赛诺菲公司在2007年11月前后,向中国北京、上海、杭州及广州的79家医院,503位医生,以“研究经费”为名义,支付约169万元的费用。   这些举报材料还显示,在这79家医院之外,赛诺菲还向北京地区的另外5家医院,共43位医生,每月通过现金 ...
中国船企首次接单造3艘世界最大集装箱船
中国船企首次接单造3艘世界最大集装箱船
   上海8月8日电 (何宝新)据8日来自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消息,由该公司控股的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与中船(香港)航运租赁公司签订了3艘16000TEU、世界第七代集装箱船的建造合同。   这是中国船企首次承接16000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打破了韩国船厂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已跨入世界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的先进行列。   此次签约生效的16000TEU集装箱船为目前国内承接的最大集装箱船,总箱位比正在运营的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还多出约160个标准箱位。船长399米、型宽54米,甲板面积接近4个标准足球场;型深30.2米、净空高度68米,相当于23层楼的高度;设计吃水14.5米,航速22.2节;装箱量为16189TEU,可搭载1400个冷藏集装箱。   据介绍,该船采用新优化线型,并搭配带舵球的扭曲舵和高效螺旋桨,日油耗比正在运营的同类型船降低了约30%。舱内可进行高低箱无序混装,舱盖可无序吊离,便于灵活地装卸集装箱。   该型号超大集装箱船由外高桥造船公司与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联合开发设计。第一批3艘船中,2艘在长兴重工建造,1艘在外高桥造船建造,首制船计划2015年9月份交付。   成立于2007年的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当今中国最具实力的大型集装箱船制造商,已完工交付了9400TEU、8530TEU、5100TEU、4700TEU、4600TEU等型号的集装箱船30多艘。而16000TEU集装箱船的签约生效,使该公司向成为世界集装箱船建造中心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造船企业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于今年上半年收购了长兴重工36%的股权。2家负有盛名的船厂的强强联合,将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转型发展的步伐,提升企业的运营质量和核心竞争力。(财经专线)
7月外贸增速由负转正 下半年良好开局能否延续?
7月外贸增速由负转正 下半年良好开局能否延续?
  新华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王希、张晨悦)7月份我国外贸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海关总署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月进出口总值3541.6亿美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1859.9亿美元,进口1681.7亿美元,分别增长5.1%和10.9%。除了日本外,7月份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都保持增长。   在6月份月度进、出口增速双双陷入负增长的背景下,外贸下半年开局良好,极为不易。怎样解读这份成绩单?未来外贸进出口走势如何?   业内分析认为,外需疲弱短期难以逆转,加之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影响不容忽视,未来我国出口增速难以明显反弹。不过鉴于全球经济整体正延续复苏态势,国内经济平稳增长以及国内稳定外贸政策的持续发力将助推下半年进出口贸易平稳增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鹄飞认为,去年当月同期出口增速反季节回落导致基数较低,一定程度上推升了今年7月出口同比增速;进口方面,尽管7月国际主要大宗产品价格仍处于回落态势,但受到前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影响,国内进口需求扩张,铁矿砂、原油进口量增长幅度较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今年以来,日本以及大部分新兴国家通过实施货币贬值策略刺激本国出口,而我国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特别是前期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出口企业带来很大经营压力,也造成了部分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削弱。这种影响在下半年可能继续显现,换言之,在市场争夺更加激烈的背景下,全球外需回暖能否转化成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仍待观察。   前7个月,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国。以美国市场为例,一方面7月份美国国内一系列经济数据表现相当抢眼,失业率低于预期值,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创下2011年6月以来新高,而另一方面,美国6月份进口规模跌至3个月以来最低,美国家庭对海外制造的消费品需求也在下降。这表明,目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仍处于进口增速中枢下移的“储蓄再平衡”调整周期,未来我国出口增速难以大幅好转。   对于进口形势,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的专家们认为,下半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矛盾新问题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而基础设施投资和企业库存回补又会推动下半年经济增长。总体看,我国投资、消费需求将温和增长,宏观经济将处于中速平稳增长态势,有利于进口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制约进出口发展的困难增多,增速明显放缓。”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说。他表示,7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及时出台了包括信贷支持、出口退税、通关模式改革在内的稳定贸易增长措施,切实减轻外贸企业负担,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外贸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据了解,商务、海关、质检等部门正将上述一揽子措施细化分解,一系列涉及减免收费、贸易便利化的具体举措已纷纷出台,提振了外贸企业信心。   以往,每周五是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最繁忙的时刻,30多个集装箱等着过海关出口。“得益于杭州、宁波海关进行的转关无纸化改革,现在海关下班后还能继续报送单子,晚上也能通关放行去装船,不仅‘零耽搁’而且‘零费用’。”该公司负责人说。   日前公布的官方PMI数据显示,7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进入下半年之后,市场对经济趋稳的预期逐渐增加,在宏观经济政策支持下,市场需求大体平稳,出口需求有望小幅恢复。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从当前形势看,尽管接下来几个月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仍然不小,但我们有信心完成全年外贸发展目标。
饭店未提醒顾客导致浪费将受罚 评:莫把权利当仪式
饭店未提醒顾客导致浪费将受罚 评:莫把权利当仪式
     中广网北京8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我们上饭馆吃饭的时候,点菜总习惯多点一些,怕的就是菜不够吃。而饭馆为了生意起见,也基本不会提示顾客菜点得多了。这样的做法有可能造成浪费,不过这并不违法。   现在北京市西城区则把提醒顾客点菜过量写进了地方规章。这份《西城区对餐饮企业剩饭剩菜行为管理处罚办法》中规定,饮企业未尽到提醒义务,导致消费者浪费现象严重、被执法人员检查发现或受到投诉举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警告曝光、停业整顿、加入餐饮企业黑名单等处罚。消费者如果点菜过量而且没有打包,就无法享受餐饮企业的优惠。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份规定还是引来了法律人士的质疑。有法律人士就认为,这样的规定,只是从表面上制止浪费而已,实际操作性并不强。而且,这样的规章如果没有上位法,就可能导致行政诉讼。   国人外出用餐习惯点菜过量,这有很多的原因,东方人存在重面子的文化传统,宁肯浪费钱,也不能丢面子。这种习惯虽然不值得提倡,但是也有情可原。不过,要是用冷冰冰的规章来规范吃饭问题,未免有点不人性化。而且,是否节俭是个人道德范畴的问题,是否提醒客人点餐过量是餐馆的职业道德问题。这些问题,还是应该用道德和舆论的力量来监督比较好。   同时,中央的八项规定主要是针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款吃喝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更多的应是倡导,直接进入处罚程序,可能不太好执行落实。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财经评论员张春蔚对此发表评论。   厉行节俭是重要的。但是爱惜粮食之类的节俭行为是一种道德准则。现在,北京市西城区则把吃饭不能点餐过量写进了地方规章。如果餐饮企业没有提示顾客点菜过量,还会受到处罚,轻则曝光,重则停业,而且还会被列入黑名单。此管理处罚办法一出台就引发争议,有法律人士就认为,这样的规章如果没有上位法,很容易导致行政诉讼。   张春蔚:北京的规定只是家规,而这样的家规经常看到,比如我的地方规定如果吃完饭以后没有打包,可能会被罚一万块钱。这样的条例为什么会给人感觉很诧异?就在于监管者觉得老百姓家是他的家,商业经营的场所是他管辖的范围,往往是希望通过法律性的规定证明自己在管理,过多强调简单的处罚,以罚代管,是一种懒政的思维。所谓的黑名单不过就把自己的权限放大,忽略掉了厉行节俭。我们可以提倡大家节俭,也可以提倡大家要打包。但是,现实生活当中,蔬菜在吃第二顿的时候会产生硝酸盐,不适合打包,如果监管者还要强加打包,不过是走一种形式感。   现在规定是出来了,但执行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还很难说。有一些人就质疑,这样的规定,没有细化的标准,执行起来很难,而且很可能餐饮企业和消费者都不在乎这样的规定。这样的规章能执行下去吗?会不会造成选择性执法的后果?   张春蔚:在执法的过程当中,这些条例就成了执法的凭证,如果不是刻意去执法,这些规定就是一纸空文。所以在执法的过程中,一方面在提醒着管理者,这种法规看起来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但最终本身是对法规的亵渎,没有进入到管理的要点。不要把法律当做一个把玩的东西,看起来法规是多了,但是最终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使工具,反而是对法律的轻慢。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中央八项规定提倡节俭,主要是针对的党政干部。而这份《西城区对餐饮企业剩饭剩菜行为管理处罚办法》将涉及普通老百姓,而且处罚的办法较为严厉,那么,北京西城区的做法在是不是一种成熟的考虑?会不会出现当初出台交通法规中抢黄灯罚款而后又因无法实施而不了了知的尴尬处境?   张春蔚:这个法规很容易有名无实,真正要处罚的时候,无论是店家还是顾客,双方都会配合,迅速彼此找理由,演一场双簧。你可以去管公款吃喝的部分,可以严格要求某些花着纳税人钱的部门,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的市场,这种“罚”感觉是在拍苍蝇,高高举起,慢慢放下,一定会遭到选择性的执法。   我们有一个成语叫朝令夕改,很多类似于这样您前面所提到的这种家规,慢慢是被搁置了,我们应该怎么来杜绝这种现象的不断发生?   张春蔚:家规本身是有局限的,不是动辄拿出家规、家法证明自己的威严,而更应该强调理性的疏导,尤其不要把权利变成一种仪式感的东西。
分析称中国及时出台政策提振了外贸表现
分析称中国及时出台政策提振了外贸表现
   上海8月8日电 (记者 姜煜)8日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进出口较6月出现较大幅度反弹。此间金融机构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国务院及时出台一系列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政策,提振了外贸表现。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鹄飞分析说,受近期国务院及时出台一系列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政策推动,7月中国的进口需求开始转向扩张。而出口同比小幅反弹,主要原因是近期海外主要经济体生产经营景气度明显好转,中国的外部需求正开始趋于季节性恢复。与此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结束了前期单边、较快升值局面,人民币汇率的双向小幅波动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口竞争压力。   他预计,随着欧美市场相继进入生产消费的旺季、未来人民币单边升值压力的减轻,以及7月末国务院出台的一揽子促进出口的政策逐渐发挥作用,8月中国的出口同比将平稳增长。“内生性进口需求”的渐趋恢复,加工贸易进口增速随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的进一步回暖而增长,亦将从根本上推动中国8月份的进口继续恢复。   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中国7月外贸反弹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但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的“钱荒”7月出现了明显的缓解,也帮助了贸易企业在信贷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支持。他称,近期美欧经济数据都出现了明显好转,同时,中国国务院也在近期出台了支持贸易发展的12条举措,这些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提振中国的外贸表现。   “2013年下半年,在发达经济体的主导下,全球经济将逐步回暖,这应有利于中国的出口”,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但他也提出,中国的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4%增长至2012年的11%,但当前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正在侵蚀出口行业的竞争力,中国出口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或许有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