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俄罗斯利佩茨克7月27日电 (杨振)按照计划如期举行的“航空飞镖-2014”飞行员国际竞赛,7月26日进入空中竞赛项目阶段。中国空军航空兵分队4名飞行员驾驶2架苏-30飞机参加比赛。竞赛开始前,俄罗斯空军在波戈诺沃航空兵靶场举行启动仪式,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巴辛大将和俄罗斯空军司令员邦达列夫中将等出席并致辞。  俄罗斯当地时间26日10时30分,中国空军航空兵分队的王震、陈小平,闫香晴、王仲化等4名飞行员,驾驶2架苏-30飞机从利佩茨克机场呼啸升空,进入波戈诺沃航空兵靶场指定空域后,按计划顺利完成双机编队飞行导航、地面目标搜索和复杂特技飞行等3个课目竞赛,并进行火箭弹对地打靶。中国空军飞行员过硬的飞行技术,赢得俄罗斯同行和媒体记者的好评。竞赛结束后,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巴辛大将给予点赞:“中国空军飞行员表现出过硬的职业素养和高超的训练水平,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26日,33支来自俄罗斯空军各航空兵兵种的参赛队、1支俄罗斯海军航空兵参赛队和4支白俄罗斯空军参赛队,与中国空军航空兵分队一起进行切磋交流。  中国空军航空兵分队指挥员于和杰大校介绍,中国空军自7月20日飞抵利佩茨克机场后,连续数日进行精心细致的准备,组织开展了针对性适应训练,与俄罗斯空军一起开展了安全检查和飞行协同。在7月23日组织的飞行员体能测试中,中国空军飞行员获得好评。(完)

全文阅读
 
  军中“神算子”,赛场展英姿。平均1.8秒算对一道题,每道题运算数字高达10多位……连日来,解放军珠心算队连续参加全国和世界珠心算比赛,再次取得骄人战绩。  在第4届全国珠心算比赛中,解放军珠心算队以总成绩6630分成功卫冕选手组团体冠军,包揽个人全能前三名,实现全国比赛4连冠,并再次打破乘算全国纪录。在第5届世界珠心算比赛中,解放军珠心算队代表中国国家队,与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2支代表队150多名选手激烈角逐,最终夺得选手组、学生A组团体冠军,实现世界比赛5连冠,并包揽选手组个人全能前4名。  解放军珠心算队自1994年成立以来,先后斩获地区、国家及世界比赛232个奖项,9次蝉联全国和世界珠心算团体及个人全能冠军,创造了国家和世界所有珠心算项目纪录,为弘扬与发展中国珠算文化作出重要贡献,被总后勤部授予“珠心算尖兵”荣誉称号。(武成刚、记者张晓祺)

全文阅读
 
  居安思危得安,居安思安得危;持有终身之备,方无一朝之患。  甲午战争开战之前,在清政府主战派眼中,“日本不过蕞尔跳梁小国,无足轻重”;在李鸿章心中,“倭人为远患而非近忧”。相反,日本人则把我们看得一清二楚,“清国虽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看来,皆是空言,殊不知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形容中国所言:又‘睡觉’矣。”中日两国,一个“脑子生锈”,一个异常清醒;一个消极怠战,一个积极备战;一个沉醉于“天朝迷梦”,一个兴奋于“武力征伐”,虽未开战,却胜负已定。  战场搏杀,先要打赢“脖子以上的战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赢在“脖子以上”,就是每名军人尤其是战争决策者应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准确的战略判断、强烈的忧患意识。但对清政府来说,勿论居安思危,纵使身居危境仍不思危。面对日本“不讲面子、不求奢华、只要军舰”的战争准备,不去积极应对、全力止危,还奉以“十分可笑的傲慢”,甚至不惜为了“皇帝大婚”“太后大寿”挪用海军经费。头脑麻木、神经麻醉、和平麻痹到如此地步,不败才怪!  北洋水师的覆灭告诉我们:一支观念落伍、思想轻敌、反应迟钝,战略思维滞后、战争准备不足、战斗意识淡化的军队,如同一部生锈的机器,一只生病的老虎,战事来临之时,就是大祸临头之日。  如果说忧患是最好的清醒剂,那么无忧则是战斗力最致命的“麻醉剂”。我军已经30多年没有打过仗了,缺少必要的情况刺激,导致一些官兵认为,“和平是主流,打仗不可能”“不在第一线,打也轮不上”。这些麻痹思想不除,能打仗、打胜仗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当今之中国,正处于由大到强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些敌对势力打心眼里不希望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强大,打心眼里不希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尤其是日本当政者,企图为军国主义招魂,妄图窃取我钓鱼岛。我们不仅要看到国家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期,更要看到国家安全形势所面临的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邦境虽安,忘战必危。总认为我们处在和平年代,仗一时打不起来;总想着“把刺刀插在地里”,不想着“执干戈以卫社稷”,就不配做一名军人,更不配做一名军队的指挥员。  “丛林法则”认为,如果你像只羊,那么你身边就会有狼。“未来很远,我们的眼光更远”。胸怀抱负、视野开阔、肩负使命的当代革命军人,一定要有忧患有责任有担当,有灵魂有本事有品德,有创新有干劲有实绩。能战方能止战,强实力才能换和平。正如古罗马战略家韦格修斯所言,“想要和平,那就去准备战争”。这样的话语,应时时在我们耳畔回响、内心轰鸣!

全文阅读
 
  ▲中国维和警察在森林部落巡逻。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供图    美丽的西非小国利比里亚,因为14年的内战,留下满目疮痍。这里毒蛇横行,瘟疫蔓延,原始森林里隐藏着大批枪支。邹本双、许亮、彭海伟等140名来自中国的维和防暴警察,在这个充满危险的地方度过了整整257天。近日,这些完成任务归国的中国维和防暴警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经历。      11余万平方公里的利比里亚覆盖着六成原始森林,有着537公里的海岸线。这个“非洲的天然橡胶王国”饱受内战之苦,留下满目疮痍。  2013年10月,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副小队长邹本双和他的139名战友,踏上了利比里亚的土地,来到维和任务区格林维尔。虽然时值金秋十月,但地处热带季风气候的利比里亚依然炎热。  在奔赴任务区之前,已经当了十余年边防武警的邹本双,和队友们又经过了几个月的特训,内容包括任务区形势、国际法准则、防暴组织指挥等40多个科目。  但来到利比里亚,防暴队要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放下手中的枪,拿起铁镐搭建营区板房。由于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简称联利团)提供的营房严重不足,防暴队决定自建一部分营房。  邹本双被任命为副小队长,带领10名队友参与建房,“以前从来没有干过”。由于缺乏专门知识和经验,第一间营房盖了7天。后来变成3天盖一个,再后来是一天盖4个。    防暴队的食品由联合国方面提供,但要从首都蒙罗维亚运到队伍驻地。路途遥远加上天气炎热,蔬菜运到时已经腐烂。利比里亚当地人主要蔬菜是苜蓿叶子,但防暴队员们吃了却拉肚子。  于是,队员温鹏等人在防暴队营地周边建起菜园子,但由于气温太高,很多蔬菜被晒死,空心菜只能吃一茬。由于土质不好,一场雨水过后,菜地里的土经常被冲掉。队员们将蔬菜种子在宿舍内试种,为了保证发芽率,每天坚持不开空调,还需要定时换水保持水温,整个房间充满发酵的味道。经过多次努力,丝瓜、黄瓜、小白菜、空心菜才长起来了。防暴队副队长彭海伟说,补充维生素全靠自种的这些蔬菜。    战后重建阶段的利比里亚,交通设施几乎为零,没有像样的公路。作为“非洲雨都”,利比里亚一年的平均降雨量在5到8米,长年雨水让当地的路泥泞不堪,“当地经常有汽车陷在泥里好几天”。防暴队执勤时,开着国内最好的军用越野车,但也经常遇到困难。  由于利比里亚很多村庄仍然是森林部落,无路可通,防暴队员只能和当地警察乘坐直升机巡逻。到达村子后,队员再背着30多斤的各种装备步行,包括防暴特种枪械、野战给养等,经常一天要走十几公里。由于路两边就是原始森林,队员巡逻时,还需要用砍刀开路。  虽然此前防暴队在国内有过针对性的训练,但利比里亚天气格外炎热,许多队员都曾出现过中暑的情况。    8个月里,多名队员感染疟疾,最严重的邹本双,感染了3次,第一次尤为严重。  防暴队的营地周边杂草丛生,蚊子特别多,这也是传染疟疾的罪魁祸首。  邹本双说,被蚊子叮咬后,正常情况下不会感染,一旦劳累免疫力低下时,疟疾就开始发作。2013年中国农历年底,邹本双突然浑身无力,对疟疾无任何认识的他以为睡一晚就没事了,可第二天他又开始头疼、拉肚子,低烧38度。第三天,邹本双肌肉和关节出现疼痛,高烧到40度以上。经医生验血检查证明他得了疟疾,持续了20多天才好。之后,邹又先后感染了两次。    原始森林多雨炎热,这里的蛇基本都是眼镜蛇、蝮蛇等毒蛇,咬上一口就致命。防暴队副队长许亮说,他们没想到这里会有那么多毒蛇,几乎每天都能看见。由于利比里亚医疗条件差,如果被蛇咬了,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每次看到毒蛇,他们都胆战心惊。  为了防止毒蛇侵入营地,防暴队员在营地周边挖了防蛇沟,出去要穿靴子,裤腿全部扎起来,并自制防蛇雄黄粉丸。8个月时间内,没有队员被蛇咬过。  除了动物的威胁,这里还潜藏着一些无法预知的人为威胁。格林威尔曾是当年内战时反对派的大本营,联合国在当地也推行过补贴换枪支、摩托车换枪支等政策,但仍有一些人把枪藏在丛林里。许亮和队员巡逻时,偶尔会看到背着枪的村民。这些人看到防暴队员,就迅速钻进林中。在营地附近,防暴队员还挖出了一个地雷。  庆幸的是,在防暴队维和期间,并未发生过枪击事件。      维和防暴警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联合国在当地的设施和人员的安全、执行紧急突发事件,以及协助当地警方开展警务能力建设。中国的140名队员的任务区包括锡诺、里弗赛斯、格林维尔3个州,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按照规定,防暴队无单独的执法权,仅限于保护联合国人员和设施的安全,并协助保护当地人员的安全。  防暴队的日常巡逻也有几种模式。一般是10个人一个小队,开4辆车,需要在当地宿营一晚。空中巡逻一般是10到15人一组,坐直升机赶到无路可通的村落,深入到村子里,开治安会议,找部落酋长了解当地的治安情况。由于大部分村落散落在原始森林里,空中巡逻中成为防暴队的一种常态。据许亮介绍,防暴队巡逻时,一般配备12支枪,包括两支短枪、两支防暴枪,以及8支步枪。按照联合国要求,维和警察开枪要遵循四大原则:对等、依法、可追责和必须,“最好的维和是不发一枪一弹”,许亮说,实际上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确实没有开过枪。    据许亮介绍,当地一个州才30余名警察,没有警车,没有枪械,只有两副手铐。在中国维和防暴队到来之前,一些村子,当地警察从来没有去过,也不敢去。虽然内战结束后的利比里在亚在表面上看不到枪支,但安全基础仍然非常脆弱。  里弗赛斯州有一个盛产黄金的沙滩镇,在巡逻队去的前一天,一名老百姓刚挖的黄金,被一伙蒙面歹徒抢走,老百姓说,可能就是当地武装力量干的。这个镇没有电话,没有手机,走出去需要一两天,无法报案。在防暴队即将回国前,当地警方决定在该镇设立一个派出所。  据当地统计,在中国维和防暴警察巡逻期间,当地的发案率下降了30%。  在维护当地治安秩序的同时,防暴队还向当地警方捐赠了一些警服、靴子等,并对当地的警察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单警技能、抓捕搜身等。    除工作之外,维和警察们还与当地学校、医院、村民搞起了外联活动,教当地学生练武术,捐赠物品,用他们的设备为当地居民服务,充当中非友谊使者。防暴队带去的方便面、饼干和清凉油成为当地人最喜欢的物品,“小孩子们都学会了用汉语说‘方便面’、‘饼干’”,许亮说,防暴队员也很受当地人欢迎。  4月8日,140名防暴队员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  在非洲的这8个月让防暴队员们受益匪浅,“看到那里的生活,才知道我们是多幸福”,彭海伟这样告诉记者。  第一批维和防暴警察归国后,今年6月,又有一批中国防暴警察远赴利比里亚维和。队员杨乾坤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到,“环境再苦,条件再差,但任何时候作风不减,标准不降,这就是中国维和警察的作风”。  京华时报记者 袁国礼

全文阅读
 
  旨在追究训练不落实者责任的军事训练问责制一经推出,犹如风暴席卷军营。陆军第40集团军某摩步旅通过对军事训练中“有错”、“无为”和“乱为”行为进行问责,惩戒训练失职、约束干扰训练者,追究挤占训练时间、占用分队兵员、偏训漏训者的责任,消除影响训练落实的各种不利因素,调动官兵训练的积极因素,成为推动军事训练发展的新引擎。    “等等,过完秤再出发。”  记者在摩步旅组织的全副武装拉练考核现场看到,出发前,旅里的军事训练监察组两名干部搬着一台电子秤走了过来。而后随意抽点11名战士,用秤逐个称量携带物资的重量。称完后,叫来了这个连队的连长:“按照单兵作战最低携行标准,每人要带的东西分别是武器、雨衣、水壶、挎包、四个弹匣和一个防毒面具,总重量是14.8斤,可你这3个战士携带的东西为什么不够秤?”  原来,为图轻快,个别战士的背囊里少装了一些东西。  这名连长被问得满脸通红,半天也没说出一句话来。军事训练监察组对这个连队进行了通报批评,3名战士在军人大会上作了检查。  下通报、上录像、挨批评,已成为这个旅训练管理的新“课目”。平时,旅军事训练监察组人员乘坐一辆监察车,携带先进的摄(照)像器材,不打招呼、不定路线,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个训练场,全时全员全程监控部队训练情形,及时发现并惩戒训练失职行为,“逼”着官兵严格按纲施训。  “军事训练问责制推行后,从首长机关到基层连队从来没出现过一刻怠慢或停歇!”说起军事训练问责制给训练场带来的各种变化,旅长邢原铭感慨不已,步入相对和平时期,生死考验的外部压力锐减,训练成效也很少有机会直接用战场胜负来衡量。可是,有的训练时间列了表,训练规划上了墙,但遇到各类活动常常被挤占,训练人员、时间、内容和效果落实难,致使个别营连军事训练口号喊得响,落地却无声。  “任何工作只有与责任挂钩,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新一届旅党委班子一调整,他们就以《军事训练问责实施办法》为依据,围绕训练组织领导、计划、教学、施训、考评、登记统计报告、保障和奖惩等8个主要环节,对有责不负的“不作为”、质量不高的“无作为”、履职不当的“乱作为”3大类81个方面的情形进行细化,让训练失职者无处遁形。  为常态化落实好军事训练问责制,这个旅成立的军事训练监察组,按照“问责启动、事实调查、责任认定、复核复议和问责通报”规范程序,负责监察与督促所在单位执行上级训练法规、指令情况,并视情对违纪违规人员进行处罚。  利剑高悬,不得不练。如今的军营处处呈现爱军精武、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个别官兵体能不合格,开始起早贪黑地练;一体化手工标图作业不合格者,开始四处拜师学艺,点灯熬油地练;过去习惯借忙业务、公出等理由躲避考核的,现在纷纷主动申请补考……    记者在这个旅采访听说了一桩令全旅官兵始料不及的“事件”:一位新毕业排长与同期毕业的3名国防生干部“联名上书”旅党委,拒绝接受问责处罚结果。  此书一出,全旅哗然。一问原由,是这4名干部到部队报到不足半年,考核前对通信电台连摸都没摸过,然而,电台操作考核不过关竟然被问责了。  类似问责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接踵而来……  “推行军事训练问责制必须由‘随意’向‘规范’转变,否则就不会问出训练活力来。”该旅领导召开碰头会,针对“随意”问责,只“问”兵不“问”官,只“问”下不“问”上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一项法规制度是否有生命力,不仅要看它是否简便易行,更要看它是否科学合理。”旅长邢原铭告诉记者,“应坚持有所问、有所不问的原则,围绕军事训练8个主要环节,择其关节问责,既防止问责事无巨细、偏移重点,又避免过分注重程序和形式化。”  问题找到后,该旅立即对各职各类人员训练职责进行系统梳理和规范,并在征求官兵意见过程中剔除了相对模糊、似是而非的60多种问责情形。规定了问责启动的5个条件,即:必须是阶段或年度考核中成绩不合格者;必须是在大型任务活动中没有完成任务者;必须是被上级首长机关通报批评者;必须是下级反映情节恶劣者;必须是屡教不改者。与此同时,这个旅党委还在网上开通了“问责信箱”,开通了问责举报电话,直接接受基层官兵的投诉和监督。  在问责制面前,领导干部和普通士兵一样对待。  去年11月,旅里组织军官素质认证考核,旅机关有3名科长怕3000米跑不及格,便提前安排4名体能素质好的战士潜伏在半路,而后偷偷拉着他们跑一段路。孰料,考核结束,这几名科长却因作弊被通报批评了。当时,有名科长不服,竟然找到了军事训练监察组“理论”。旅副参谋长张所玉告诉他说:“你去看看监察录像就知道什么原因了。”这名干部才恍然大悟,旅里在组织考核前,沿途偷偷安装了电子眼。  推行军事训练问责制以来,旅里先后有319人被问责,其中2名营长、一名副营长因工作失职被免职并处理转业;4名机关干部和7名分队干部被暂缓晋职;5名士官被取消士官资格按义务兵处理退伍;39名官兵由于军事理论成绩低于80分,被取消年终奖励工资;1名军事指挥员因弄虚作假受到记过处分。    “怎么一上训练场就像‘霜打的茄子’?”去年12月,该旅一名班长没按标准携带装具被通报了,营里不仅对其实施问责处罚,而且取消了评选优秀士兵资格,给他造成了较重的思想负担,从此,这名班长干啥都打不起精神。  “问责制绝不能一问了之。”这个旅在调查中发现,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引起旅领导深思。问责制之所以在个别时候“问”没了官兵训练的积极性,其症结就是在推行军事训练问责过程中,把“问”当作了目的,一问了之,忽略了“问”之后的下篇文章。问责的目的应让那些在训练中有违规行为的个人和单位在第一时间认识到问题,并且能够立即改正,做到“问责”与“补短”并举,才能不断推动军事训练创新发展。  问题找到后,这个旅对问责官兵实施帮带。去年11月,旅里有个连队在上级抽考中总评成绩不及格,不仅连长、指导员受到问责处罚,而且取消了连队参与基层建设先进连的评选资格。随后,旅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到连队“解剖麻雀”,查出影响训练工作的17个问题,逐个研究解决对策。前不久,这个旅无线连再次接受上级抽考,总评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从被问责到受到重奖,该旅先后有9名干部因在军事训练中表现突出提前晋职,130多名官兵立功受奖,涌现出一批“能打仗、打胜仗”型人才。记者 冯春梅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