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南京19家楼盘推新 4家抛出...
  7月份最后一个周末,全市开盘寥寥,仅有江北板块的两家楼盘独撑南京楼市的“7月收官战”。桥北大盘天润城全线9折推出1100多套房,成为7月份以来优惠覆盖面最大...
7期
南京拟取消经适房和廉租房 住房保障整合为三类
  近日北京住建部门表示,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将主要通过配租型、配售型保障房和租赁补贴三种形式解决。记者从一份《关于推进我市住房保障体系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了解到,南京也正在酝酿推进住房保障体系的转型发展,与北京类似,以共有产权房为核心的产权型保障房将取代人们熟悉的经适房,同时廉租房也将退出历史舞台纳入到公租房中。目前这份实施意见仍在内部讨论中,最快今年内出台。    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的供应体系,这将成为今后南京住房保障的基本思路。与现有保障范围相同,城市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都将是被保障对象。  如何能够实现“应保尽保”?据了解,按照“保障基本、并轨运行、租补分离、产权共有”的思路,南京将把现有保障房品种整合为货币补贴、租赁型住房、产权型住房三类,推进公租房与廉租房的并轨,建立以共有产权为核心的产权型住房保障制度。    货币补贴实际上是租赁补贴。对于符合保障范围体系的住房困难家庭,如果不接受租赁型或产权型保障房的,可以领取租房补贴。南京拟规定,租赁补贴将纳入市、区财政预算安排,加快建立租赁补贴发放银行专户管理制度,确保租赁补贴用于改善保障家庭的住房困难。    目前南京根据申请入住对象的收入等不同,将租赁型保障房分为廉租房和公租房,但实际上这两种房的房源本身并没有多少区别。南京早有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的呼声,在实践中也已经开始运作。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指出,今后这两种住房统称为公租房,这意味着“廉租房”这个名词将成为历史。今后,城市低保、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凡是享受租赁型保障房的,都会住上公租房,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是享受不同程度的租金补贴。    从未在南京出现过的共有产权房,将正式登上舞台,相关立法也有望今年出台(现代快报曾作报道)。此次实施意见中也提及,根据住房保障人群支付能力和房价水平确定购房的首次出资比例,个人产权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所购房屋5年后方可上市交易,所得收益按照产权比例进行分割。  “其实从南京对共有产权房的定义看,过去的经适房性质与之类似。”知情人士说,南京对经适房的规定也是“满5年方可上市交易,所得收益一半上交政府”,某种程度上经适房就是政府与个人各持有50%份额的共有产权房。因此,在明确共有产权房成为未来产权型保障房核心后,经适房将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公租房的建设主体仍然是政府,但南京拟规定,鼓励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建设单位的公租房;鼓励各区政府、园区、功能板块建设公租房,解决区域内从业人员的居住需求。  “南京去年首次公租房报名选房时,很多大企业兴趣浓厚,很多公司都是一口气帮几十位员工报名选房。”相关人士表示,其实这些大中型企业也具备了自建公租房的实力,如果他们自己建,可能会更受到员工欢迎。  另外,一些园区和功能板块目前与主城有一定的距离,如果能利用现有土地建设公租房,对自身发展肯定是个好事。    丁家庄、上坊、花岗、岱山的四大保障房片区,代表了南京迄今为止规格最高的保障房小区建设水平。不过,南京也有意让保障房与商品房“混搭”起来,让保障房由“集中建设”向“集中建设与分散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今年3月份的“宁7条”中曾提及,对部分面积为10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房住宅地块出让时,将配建不低于5%的保障房作为前置条件。在此次的实施意见中,这个想法被再次提及。  “保障房集中建设会带来管理难,如果能够与商品房建在一起肯定是好事。”相关人士表示,但这个想法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因为拿地的开发商会比较“怵”。此前南京曾经改变土地拍卖规则,规定“限地价、竞配建(面积或资金)”,但至今全部是竞争保障房建设资金,而不是面积,这也反映出把商品房和保障房“混搭”仍然困难重重。

【全文阅读】
 
河北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8.6万套
  本报讯 (记者 宋 钧)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已竣工262个项目,8.6万套。2015年年底,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总量应达到226.2万套。  据悉,今年国家下达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为: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20万套,竣工20万套。今年1月至6月,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共完成投资303.7亿元,新确定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项目874个、23.95万套,占责任目标的119.8%。新开工项目527个、14.5万套,完成72.5%。竣工项目262个、8.6万套,完成42.8%。其中,2014年棚户区改造任务是开工14.1万套,省里确定基本建成9.9万套。截至6月底,全省落实棚户区改造项目17.2万套,占责任目标的121.7%。开工11.3万套,完成80%。基本建成6.1万套,完成61.6%。  按照“十二五”末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的要求,2015年年底,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总量应达到226.2万套。截至2013年年底,我省已经累计解决188.2万户城镇居民住房困难,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18%。

【全文阅读】
 
河北省七成既有建筑得到节能改造
  本报讯(张宏刚、李斌)从日前召开的全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观摩座谈会上获悉,截至2013年底,唐山市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445万平方米,申请国家奖励资金6亿元,两项指标均占全省三分之一。其中,改造面积占具有改造价值既有建筑总面积的70%以上。实施改造后,冬季室温由15℃提高到20℃以上,同时降低了采暖能源消耗,得到居民和供热企业的好评。  近年来,唐山市高度重视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将其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该市被住建部列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示范城市”;2011年,被财政部、住建部列为全国10个“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重点市”之一。围绕发挥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唐山市于2006年实施了中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合作项目唐山示范工程,对3栋保温隔热性能较差、采暖能耗高的既有住宅实施节能改造,从而为节能改造提供了成功范例。2009年,又分别在15个县(市、区)组织实施了15个改造示范项目,进一步扩大了示范规模。此外,在供热计量改造方面,先后进行了热量表、热分配表、流温法、时间面积通断法等计量方式的试点示范。各类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带动了全市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深入开展。

【全文阅读】
 
菜市场顶楼上彩钢板 搭出36间群租房
  本报讯(记者 潘高峰)今天上午8时,宝山区同济路200号一菜市场顶楼,30多间违法搭建的群租房,被拆违工作人员掀掉了屋顶。从高处望下去,一间间电线乱拉、液化气钢瓶乱放的隔间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这一间间房屋的“墙壁”只是两块薄薄的铁皮中间夹着泡沫塑料,一旦起火,不仅燃烧迅猛,还会释放出滚滚毒烟。  据消防部门介绍,对屡次整改不见效的消防隐患通过强制拆除的方式化解,今后将成为常态。  这一片违法搭建的泡沫彩钢板建筑,隐藏在菜场顶部一块巨大的招牌背后,共有36间700多平方米。拆除前,这里住了40多家、80多人。据宝山消防部门负责人介绍,其中有不少是上钢五厂的外协工,因为处于老工业区,周边的居民房大多饱和,违法搭建的建筑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群租房极其简陋,大多数只是一张床,周边缠绕了各种电线,塞着各种电器乃至灶具。在门窗和转角部位,有的彩钢板已经破损,露出下面厚厚的泡沫塑料。火灾发生时人们的逃生几率可想而知。  记者了解到,这处违法搭建属于吴淞地区新后旺贸易有限公司,建好后层层转租,虽然消防部门多次下发整改通知,但对方始终阳奉阴违,检查后过几天,租客就回潮。于是,消防部门与公安、城管、拆违部门联手,决定实施强制拆除。  据消防部门介绍,类似的火灾隐患在本市还有不少,今后通过强拆整改隐患化解危机将成常态。

【全文阅读】